右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①过程的细胞结构是,①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进行过程②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图中③④所代表两类生物其中(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色参与碳循环的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地由根部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表皮上的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4)纵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校车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市教育,交通公路等部门协力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试结合李明同学乘坐校车的经历和反射弧图解,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李明同学发现司机师傅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李明同学和司机师傅在观察时相当于感受器作用的结构是[ ],能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2)司机师傅在遇到红灯时会减速刹车.这个过程中,红灯形成的图象信息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发出的冲动又经传出神经传导到腿部肌肉, 肌肉__________完成了踩刹车的动作.
(3)在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快速刹车时,车上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图中[C]所述现象,这是由于大脑促进了的分泌,从而促进了心跳加快,血压生高,血管扩张,由此可以看出在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有无耳垂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部分家庭的耳垂遗传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1)表中第1组家庭的父母都有耳垂,子女中却出现了无耳垂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2)父母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是以为"桥梁"传递给后代的。
(3)根据表中第1组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控制有耳垂性状的基因是基因。
(4)若让第2组中某个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耳垂的可能性是。
(5)若用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则第3组父母的基因成分别是、;如果第3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第一个孩子无耳垂,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的几率是。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围绕“阳光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关系”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和他们共同完成下面的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需要光吗?你作出的假设是 。
(2)同学们根据假设制定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操作步骤包括 A 光照 B 显色 C 滴碘液 D 脱色 E 暗处理 F 取下纸片 G部分遮光
请你用下列实验步骤前的字母,表示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
E → → → → → → B
(3)实验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4)滴加碘液,检验叶片内有或没有有机物——淀粉生成。滴加碘液后变蓝色的是(遮光部分、见光部分) 。
(5)下列对对照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 | B.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
C.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 D.叶片遮光的部分是对照组 |
(6)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匆忙搓脚?”。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沾有污物会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设计,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材料用具:两个透明的干净玻璃瓶、若干只活苍蝇
实验思路:①在甲(瓶内无污物)、乙(瓶内有污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________________的活苍蝇;并进行观察和记录(如右图)。
②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________________的次数。
③可能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无关。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的污物有关。
(2)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上述已探究的问题外,请你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再提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示人的生殖过程,图乙示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写出下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精子__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________,另一条来自________,从而使后代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
(3)由图乙可知,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_______,受精卵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使基因的数目________________。
(4)假定A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则父亲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女儿的表现型是_________。
图三为人体细胞的生活与部分系统的关系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表示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那么,淀粉在消化系统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的部位是在。致病细菌一般不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这是因为消化道的分泌物(如:胃酸等)有杀菌作用,这属于免疫。
(2)若②表示氧气,氧气需要经过层细胞膜才能由肺泡进入血液。
(3)若④表示血液进入肾脏的过程,经化验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糖糖,而他的胰岛素分泌正常,则最大可能是此人肾脏中的发生病变。医生在其上肢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经过与心脏相连的最先到达心脏。若此人肾脏正常,尿液中长期出现葡萄糖,可以通过进行治疗。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都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 |
装置标号 |
温度(℃) |
湿度 |
光照 |
种子数 |
发芽率(%) |
甲 |
A |
25 |
潮湿 |
有光 |
100 |
96 |
B |
8 |
潮湿 |
有光 |
100 |
0 |
|
乙 |
C |
25 |
干燥 |
无光 |
100 |
0 |
D |
25 |
潮湿 |
无光 |
100 |
98 |
|
丙 |
E |
25 |
潮湿 |
有光 |
5 |
100 |
F |
25 |
潮湿 |
无光 |
5 |
100 |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乙同学实验设计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表明,酶的活性受到溶液的酸碱度的影响,下面的实验就是为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准备5支含有等量溶液但是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试管均置于250C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
1 |
2 |
3 |
4 |
5 |
蛋白块消失时间(分钟) |
12 |
9 |
11 |
45 |
>65 |
(1)从实验结果分析看出,PH为__________________时蛋白酶活性最强。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请提出几种方法改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该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必须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才能够健康地生活。下图是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a代表 ,过程b代表 。完成a、b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能在其内发挥作用的消化液有 。
(2)c过程受某种物质的调节,此物质通过血液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若该物质分泌过少,在尿液中易出现 。
(3)e过程中,由血浆→原尿→尿液要经过两个重要的过程,其中能形成原尿的过程是 。若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则可能的病变部位
是 。
(4)过程d产生的CO2需经气体交换排出体外。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过程,都是通过 实现的。
共16分下图中A、B 、C 、D代表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a、b分别代表血液里气体含量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若横线的A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的变化曲线,原因是在A段血管中,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并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血变为血。
(2)C段血管最可能为毛细血管,原因是。
(3)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的形成与肾小球的和肾小管的有关。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⑴-⑶小题:
【实验步骤】
步骤1:取A、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相同。
A1 |
B1 |
A2 |
B2 |
A3 |
B3 |
|
温度(℃) |
﹣5 |
30 |
65 |
|||
水分 |
适宜且 | |||||
空气 |
充足 |
|||||
光照 |
黑暗 |
步骤2:将A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A1、A2、A3三组,B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B1、B2、B3三组。六组种子分别同时进行如下处理:
步骤3:4天后同时观察并统计。
(1)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2)实验后发现,A种植物种子中A1、 A3组均未萌发,A2组种子大多数萌发,该实验结果说明;B种植物种子三组均未萌发,B2组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有(至少写出两点)。
(3)A种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种子自身的(填结构名称)。
我们有很多童年趣事。例如,打水漂时,石头击在水面上,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放鞭炮时,鞭炮一响,伙伴们被吓得捂住耳朵。可见,非生物和生物对外界刺激均能作出反应。非生物作出的反应是被动的,而生物作出反应是主动适应环境的表现,是通过自身调节实现的。
(1)生物主动适应环境是长期的结果。
(2)"听到鞭炮声捂住耳朵"这种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被称为
。以下流程图解释了这种现象,请你将下列结构名称的代号填入该流程图中。
①听觉神经 ②大脑中的听觉中枢 ③脊髓 ④鼓膜 ⑤耳蜗 ⑥听小骨 ⑦支配肌肉的神经 ⑧躯体运动中枢
(3)请在答题卡上耳的结构图中标注"鼓膜"和
"耳蜗"。
右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b、c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完成的。
(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属于排泄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某人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________次。
(4)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②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