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意义
猜想与事实验证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能力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充气包装的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步骤的探究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基本的实验技能
用于加热的仪器
测量容器-量筒
称量器-托盘天平
加热器皿-酒精灯
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
分离物质的仪器
量气装置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物质的溶解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蒸发与蒸馏操作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玻璃仪器的洗涤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气体的净化(除杂)
气体的干燥(除水)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证明碳酸盐
证明铵盐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化学的基本常识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化学的研究领域
化学的用途
绿色化学
蜡烛燃烧实验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有关化学之最
化学常识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探究氧气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水与常见的溶液
电解水实验
水的组成
水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
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硬水与软水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常见的溶剂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金属与金属矿物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铁的冶炼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生铁和钢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铁锈的主要成分
金属资源的保护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酸的化学性质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酸碱溶液的稀释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碱盐的应用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常用盐的用途
盐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的简易鉴别
铵态氮肥的检验
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纯碱的制取
酸碱盐的溶解性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酸、碱、盐的鉴别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的简单分类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微粒构成物质
物质的微粒性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认识化学元素
元素的概念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合价的概念
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概念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的特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还原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石油的组成
石油加工的产物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海洋中的资源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燃烧和爆炸实验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氢气的爆鸣实验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塑料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白色污染与防治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化学物质与健康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均衡营养与健康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加碘盐的检验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药品的分类
家庭常备药品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无土栽培

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实验与探究】
(1)分析: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     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_________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______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实验时发现了个意外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意外现象的成因做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高引起的。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
(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所选试剂
判别方法
方法一

取少量样品分别与锌反应,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的是氯化钠溶液。
方法二
 
 
方法三
 
 

 
(2)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了。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断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试管中,加适量水震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2)再取少量固体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实验结论】该化学兴趣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         (填“A”或“B”或“C”)相符合。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产生的气体是         ,剩余固体的成分若与C相符,则两步操作的实验现象与      (填“(1)”或“(2)”或“(1)(2)”)不同。写出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实验时发现了个意外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意外现象的成因做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高引起的;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某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的关问题:
【提出问题】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另一种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2)可能是CO2
【实验准备】
(1)他们在互联网上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2)CO2的检验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如下装置图:

【实验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说明有________________生成
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
说明没有________________生成
C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有CO2生成

 
【反思与评价】
(1) 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2)假设产生的气体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能否直接用点燃的方法来检验CO2?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瓶口与橡皮塞上,常有白色粉末出现。为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白色粉末溶
于水,形成
无色溶液。
 
2.
酚酞变红
溶液呈碱性,含有     离子。
3.
溶液由红色变为
无色,并有气泡产
生。产生的气体使
燃着的木条熄灭。
溶液中还含有     离子。
白色粉末中有氢氧化钠变质
生成的         。产生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化学教师为了调动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布置了一个探究任务:粉笔的成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盐类,请同学们探究粉笔的化学成份。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提出猜想】
(1)粉笔的成份氯化物;(2)粉笔的成份碳酸盐;(3)粉笔的成份硫酸盐。
【实验探究】
(1)取一个段白色的粉笔(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的白色固体未溶解。根据下表以及后面实验操作现象,判断粉笔的成份属于哪类物质?         

溶解度(20℃)
﹤0.01g
0.01g~1g
1g~10g
﹥10g
物质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2)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几滴酚酞,无明显现象。粉笔溶液(酸碱性)不可能呈  性;
(3)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盐酸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
(4)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从烧杯中取少许上层清液注入试管,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判断】
根据探究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请你做出粉笔化学成份可能合理的判断。完成下列填空:
(6)写出粉笔的主要成份化学式      
(7)写出【实验探究】(4)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写出【实验探究】(5)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2013河北)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
(1)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          ,后            
A.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均匀预热
②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         ,后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
(2)小菌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

②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届上海市崇明县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已知草酸 (H2C2O4) 加热时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草酸分解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猜想】甲:CO2  H2O              乙: CO  H2O
丙:NHCO2  H2O      丁: CO2  CO  H2O
①某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11)             
【查阅资料】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一定温度CO能还原氧化铁;铁粉呈黑色。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将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② 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12)             
③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13)     同学猜想成立。
④ D装置的作用是       (1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得出结论】⑤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反思与评价】⑥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17)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8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凶义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猜想A
正确
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B
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12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_______;b_______。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__。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NaOH和H2;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C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刘同学用图A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      (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探究反应中CO2
猜想①:CO2的来源于         ;猜想②:CO2的来源于        
在上述两种来源中,       (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用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探究题
  • 难度:困难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