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实验活动:
活动一:红砖粉末能做催化剂吗?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解释 |
|
小明 |
A试管装有5mL的5%过氧化氢溶液 B试管装有5mL的5%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a克的红砖粉末。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
(1)产生的气体是 。 (2)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小红 |
待反应停止时,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 |
(1)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
红砖粉末的 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
【实验反思】小明和小红通过上述实验,一致认为红砖粉末可以做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但小强认为小明和小红说法不严谨,理由是 。
活动二:水壶内部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溶于水中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假设与猜想】
猜想Ⅰ:CaCO3
猜想Ⅱ:Mg(OH)2
猜想Ⅲ: (填化学式)
【实验与探究】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不考虑杂质和微溶物对实验的影响)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现象:白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根据以上现象,小华认为:猜想Ⅰ正确。小雪却认为小华的结论不严谨,经过两人反复讨论,进一步设计了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上述实验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
|
猜想Ⅰ成立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Ⅲ成立 |
验证猜想Ⅲ成立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活动三:验证NaOH变质有方法?
【方法归纳】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认为验证氢氧化钠变质可以从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入手,例如:加足量稀盐酸等出现气泡,加氯化钙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等来判别;也可以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压强等变化来判别。
【学科渗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 。
据此,小明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小红认为小明结论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
【再次实验】同学们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水或等量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甲图和乙图所示。图乙中 (填“Ⅰ”“Ⅱ”)表示等量NaOH溶液吸收CO2的曲线。
古玩市场惊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同款黄金面具。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鉴别其真假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以假乱真。
(2)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ρ≈0.09g/L。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探究方案,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一 |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
二 |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
有气泡产生 |
三 |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铜溶液。 |
|
【实验结论】该面具是假黄金。
【深入探究】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金面具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利用上述方案二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5.0g黄金面具样品,注射器中吸入25mL稀硫酸。
Ⅲ、将注射器中的稀硫酸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稀硫酸、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表。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
200 |
400 |
515 |
x |
525 |
(1)上表中的数据x= 。
(2)分析数据、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V= mL。
【数据处理】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 1= 。
【反思评价】
(1)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进行分析,认为求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她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剩余物经系列操作: →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也可求出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 2。
(2)鉴别黄金真假除以上化学方法外,还有许多物理方法:测密度、比较硬度等。
【表达交流】ω 1和ω 2有微小差异,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提出了质疑,认为自己的更准确。请说出小红质疑的理由: 。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1)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 的铁合金(填“相同”或“不同”)。
(2)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良好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A.镀铬水龙头
B.铸铁暖气片
C.黄铜钥匙
(3)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这一方法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焊接钢轨的反应原理是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氧化镁和氧化铝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现有氧化镁、氧化铝和铁的混合物9.9g,向其中加入245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54.8g溶液,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 g。
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研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
(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
(3)有关数据见下表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NH4Cl |
29.3 |
37.2 |
45.8 |
55.3 |
65.6 |
77.3 |
ZnCl2 |
343 |
395 |
452 |
488 |
541 |
614 |
【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如图2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1)溶液A中溶质主要有 (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 。
(2)欲从固体M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简便方法是 。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
(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生成。
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②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的有 (填字母序号)。
A.ZnO与稀盐酸
B.ZnSO4溶液与BaCl2溶液
C.ZnCO3与NaCl溶液
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
(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和固体F.当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填化学式);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E中最少含有 种溶质。
(3)若将6.5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 0.2g(选填“<”、“=”或“>”)。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 。
(2)沉淀B的化学式是 。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最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 (填试剂名称)。
(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选项 |
实验装置 |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
A |
甲 |
氮气 |
氮气 |
B |
甲 |
干燥空气 |
干燥空气 |
C |
乙 |
氮气 |
氮气 |
D |
乙 |
干燥空气 |
干燥空气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实验小组利用焦炭和Fe 2O 3模拟早期炼铁并检验可能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①铁粉为黑色;常温下,Fe、Fe 3O 4可被磁铁吸引;
②PbCl 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是:PdCl 2+CO+H 2O═Pd↓+CO 2+2HCl;
③Fe 3O 4与硫酸反应:Fe 3O 4+4H 2SO 4═FeSO 4+Fe 2(SO 4) 3+4H 2O。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 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玻璃管内粉末全部变成黑色。冷却后,用磁铁靠近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被部分吸引。
(1)仪器A的名称是 。
(2)为了检验气体产物,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 → →
→ 。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CO和CO 2,磁铁上的黑色固体可能是Fe、Fe 3O 4。
【提出猜想】磁铁上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一:Fe
猜想二:Fe 3O 4
猜想三:Fe和Fe 3O 4
【设计实验】
设计思路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定性实验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
猜想 成立 |
定量实验 |
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足量)放入烧杯中,加入5.6g黑色固体,充分反应后称量溶液的质量 |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g。 |
猜想一成立 |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论和探究结果C与Fe 2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英设计了探究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将SO2通入质量分数为1.7%的AgNO3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知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查阅资料】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Ag2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仅有Ag2SO4
猜想二:仅有Ag2SO3
猜想三: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成立 |
【实验结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和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拓展延伸】
①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 。
②向盛有少量AgNO3溶液的试管里滴入Na2SO3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 。
请回忆你学习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下表中"实验结论"选填"="">"或"<"符号)
实验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反应现象 |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
反应前的总质量 |
||
反应后的总质量 |
||
实验结论分析 |
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
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的改进措施是。
。
为探究
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浓硫酸的作用是,收集装置为(填字母);
(3)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小溪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溪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溪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氯化钙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为无色,于是小溪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溪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试验中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氯化钙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成后静置过滤,得到纯净的氯化钙溶液。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写一条)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 |
蒸馏水 |
碳酸氢钠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紫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查阅资料:
pH |
7.5~9 |
10~11.9 |
12~14 |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
蓝色 |
绿色 |
黄色 |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意义是: 。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 (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1)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标号)。
A.金属活动性Zn>R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和R
C.反应结束后过滤,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无色
(2)某金属粉末含有Mg、Al、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取24g该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2g氢气,则该金属粉末的组成有 种情况。
某实验小组验证“Fe+Ag2SO4═FeSO4+2Ag”反应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银粉为黑色,22℃时Ag2SO4的溶解度为0.8g。
①22℃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
②静置3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溶液黄色几乎消失。
③用pH试纸检测Ag2SO4、FeSO4溶液,测得pH均小于7。
回答下列问题:
(1)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2)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
(3)某同学由步骤②中“仍有黑色粉末”得出Fe比Ag活泼的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思维不严密,因为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还可能是 ,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 。(补充完实验方案)
(4)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3+离子。小组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物,可产生Fe3+;
b.空气中的O2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c.溶液中存在 离子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a、b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是:向同样的铁粉中加入FeSO4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 时即可证明。
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1)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②从上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 发生装置,要求添加盐酸无需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哪些?_______(填标号)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如下表。每个实验均在反应开始后,就立即用排水法连续收集多瓶 ,表中“—”表示气泡太少,不再收集。
序号 |
反应物 |
收集每瓶气体所用时间(单位:秒) |
|||||||
盐酸 浓度 |
盐酸 体积 |
大理石 形状 |
第1瓶 |
第2瓶 |
第3瓶 |
第4瓶 |
第5瓶 |
第6瓶 |
|
实验1 |
|
|
小颗粒 |
|
|
|
|
|
|
实验2 |
块状 |
|
|
|
|
|
|
||
实验3 |
|
|
小颗粒 |
|
|
|
|
|
|
实验4 |
块状 |
|
|
|
|
|
|
||
实验5 |
|
|
小颗粒 |
|
|
|
|
|
— |
实验6 |
块状 |
|
|
|
— |
— |
— |
①该小组研究了哪些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_______
②为了分析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可对比表中实验_______(填标号)。
A. |
|
B. |
|
C. |
|
D. |
|
③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的规律,表中数值 的合理范围是:_______< <_______。
(3)该小组在反应开始后立即收集第1瓶气体,你认为该做法合理吗?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