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反应,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BaC12溶液呈中性,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HCO3不发生反应
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溶质的成分为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成几种。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
猜想四:NaHCO3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 |
② |
过滤 |
/ |
③ |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
没有明显现象 |
④ |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酚酞溶液 |
|
[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 成立。
[实验反思]
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借助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实验现象来判断:也可以借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
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B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 ;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 。
(2)探究C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B盛金属氧化物。
I、模拟工业炼铁:A处通CO,B盛Fe2O3粉末,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实验:在A处通入CO时,应立即点燃 处(填“B”或“D”)酒精(喷)灯。在B处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II、探究金属氧化物的组成:A处通CO,B盛金属氧化物,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已知:CuO、Fe3O4均为黑色物质,B中所盛粉末:CuO或Fe3O4或两者混合物。
实验:同Ⅰ操作、B中可观察到既有红色固体生成,又有黑色固体生成。
实验结论(定性):该黑色粉末为 。
定量分析:经测定反应前B重180克,完全反应后B重170.4克。将反应后B中固体全部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12.8克。
实验结论(定量):m(CuO):m(Fe3O4)= (写最简整数比)。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 (填序号)。
A.可燃物 B.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CO 2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实验3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说明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 发生反应。
(1)为检测驾驶员是否饮酒,警察常让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器”吹气,请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①“酒精测试器”能检测驾驶员吹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说明酒精具有 。
②某“酒精测试器”是利用某橘黄色的化学药品与酒精反应生成绿色物质来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C2H5OH+2K2Cr2O7+8H2SO4=3CH3COOH+2X+2Cr2(SO4)3+11H2O
反应物中能显色的物质是 ,生成物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物质X的化学式为 。
③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①“真金不怕火炼”的化学含义是 ;
②用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 NaHCO3
猜想三:含有 ;
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实验方案设计]
序号 |
实验步骤 |
预设实验现象 |
预设实验结论 |
① |
取样于烧杯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一 |
② |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
猜想二不正确 |
③ |
取①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猜想三正确 |
[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 。
[实验反思与拓展]
类比资料信息,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写出实验室用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 (填字母序号),理由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由 (填“a”或“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若E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F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石蕊溶液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
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
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如图台灯中,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填"导电"或"导热")。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锌粉含有铜、镁中的一种杂质,取该样品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0.21g,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是 。另取一定量该样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利用废弃的黄铜(含铜、锌)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2Cu+2H2SO4+O2 2CuSO4+2H2O
(1)过程Ⅱ中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是 。
(2)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所选用的物质C是 (填一种酸)。
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已知:Sn+SnCl4═2SnCl2
(1)塑料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SnCl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是 。
(3)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锡的 (填“强”或“弱”);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4)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是 。
(5)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 (回答一点)。
甲、乙两个化工厂的废液中共含有硫酸铜、硫酸、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四种溶质,每个厂各含其中两种。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对两个厂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1)取甲厂的废液观察,废液呈蓝色,结合溶液中物质共存的原理可推知,甲厂废液中的溶质是 ,将所取废液部分倒入试管中并加入足量锌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对乙厂废液中的成分进行了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少量乙厂废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Ba(NO3)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乙厂废液中含有 |
实验二:取实验一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 |
|
①请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下列物质可以代替实验一中Ba(NO3)2溶液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钡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请回答:
(1)写出空气中某一纯净物的用途 (写一种)。
(2)写出防治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
(3)写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道)。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和收集装置和组合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结束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 。
(4)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为验证碳酸氢钠加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小气球膨胀,就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明依据不充分,原因是 。小红认为在X处预先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就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 同样能证明。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若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 (填一个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小晨同学从课外读物中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CO、Na2CO3、Na2O.于是设计实验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
②4Na+O2=2Na2O
③Na2O+H2O=2NaOH
④2Na+2H2O=2NaOH+H2↑
⑤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产物中一定有C
猜想二:产物中一定有CO
猜想三:产物中一定有Na2CO3
猜想四:产物中一定有Na2O
[实验验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的作用是 。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待钠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
有黑色不溶物 |
猜想 正确 |
(2) |
将实验(1)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
|
猜想三正确 |
(3) |
\ |
|
猜想二正确 |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于是得出结论: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该结论是否严谨? (填“是”或“否”),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