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X |
Y |
Z |
Q |
反应前的质量/g |
8 |
10 |
1 |
21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21 |
待测 |
9 |
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有
①溶液中有Fe(NO3)2、Cu(NO3)2,不溶物为Cu;②溶液中只有Cu(NO3)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有Fe(NO3)2、Cu(NO3)2,不溶物为Fe;④溶液中只有Fe(NO3)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反应类型 |
A |
CaO(CaCO3) |
足量稀盐酸 |
复分解反应 |
B |
H2O(H2O2) |
足量MnO2 |
分解反应 |
C |
CO2(CO) |
足量CuO |
置换反应 |
D |
Cu(CuO) |
足量氧气 |
化合反应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
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
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
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大小,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X |
Y |
Z |
W |
盐酸 |
— |
+ |
— |
+ |
Z的硝酸盐 |
+ |
+ |
|
+ |
W的硝酸盐 |
— |
+ |
— |
|
A.Y>W>X>Z B.W>X>Y>Z C.X>Y>W>Z D.Y>W>Z>X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为防止水体污染,现往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银、铜 |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硝酸铜。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点表示在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
B.20℃时,分别在5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加热到40℃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 |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
D.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合理、方案二不合理的是
实验 目的 |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
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 |
方案一 |
用适量稀盐酸洗 |
滴加稀盐酸 |
将气体通过硝酸银溶液 |
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
方案二 |
用适量稀硫酸洗 |
滴加酚酞溶液 |
将气体通过石灰水 |
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
选项 |
A |
B |
C |
D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加入试剂及用量 |
除杂操作方法 |
A |
氯化钾溶液 |
氯化钡 |
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
过滤,除去滤渣 |
B |
铜粉 |
铁粉 |
足量的稀硫酸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烧碱溶液 |
石灰水 |
适量的纯碱溶液 |
过滤,除去滤渣 |
D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
加热 |
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2+、SO42-、Cl-、Na+ | B.OH-、K+、NO3-、Ba2+ |
C.Mg2+、SO42-、Al3+、NO3- | D.Na+、CO32-、Ca2+、Cl- |
【资料获悉】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
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中不含
;
②甲中含有
;
③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
④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
、
,一定不含有
.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试剂 |
A |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无色酚酞试液 |
B |
软水和硬水 |
肥皂水 |
C |
铜和黄金 |
稀盐酸 |
D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燃着的木条 |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
2.4g铁和镁的混合物,与5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
A.5.0% | B.10.0% | C.15.0% | D.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