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C |
除去二氧化锰中少量的氯化钠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 验 设 计 |
||||
实验目的 |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CO2 (CO) ——点燃 |
B.CaO (CaCO3 )——高温煅烧 |
C.N2 ( O2) ——通入灼热的铜网 |
D.MnO2 (KCl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 项 |
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CO)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H2O(H2O2) |
加入MnO2,过滤 |
C |
CaO(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CuO(C) |
隔绝空气加强热 |
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
C.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 D.分别加入蒸馏水 |
有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氮气、氧气,用下列方法能最简单加以鉴别的是
A.测密度 | B.带火星的木条 | C.燃着的木条 | D.澄清石灰水 |
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 B.用燃着的木条 |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D.看颜色闻气味 |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 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 |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
A |
酒精和水 |
闻气味 |
B |
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 |
澄清石灰水 |
C |
硬水和软水 |
肥皂水 |
D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燃着的木条 |
下图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将红磷改为硫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
D.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导致水面上升 |
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物 质 |
区别的方法或试剂 |
A |
食盐水与蒸馏水 |
过 滤 |
B |
碳酸氢铵与铜绿 |
观察颜色 |
C |
硬水与软水 |
肥 皂 水 |
D |
水与双氧水 |
二氧化锰粉末 |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氧气和氢气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 B.插入燃着的木条 |
C.闻气体的气味 | D.倒人澄清石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