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变红,③不变红 |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下列推理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因素 |
A |
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更明亮 |
反应物浓度 |
B |
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比块状大理石更加剧烈 |
反应物种类 |
C |
红磷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发生反应,加热后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D |
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
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反应前后, 和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
B. | ↓ |
C. | ↑ |
D. | ↑ ↑ |
(朝阳22)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CO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COCOad O22Oad COad + Oad→CO2(式中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ad不是同种物质 |
B.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
C.从反应效果看,CO与O2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 |
D.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 |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①②③ |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果不合理使用化学品,可能会带来灾难。请看来自《柳州晚报》的两则报道。
案例一:2012年3月16日“南风天”,我市一夜87人发生煤气中毒。
案例二:有一居民不看产品使用说明书,就用含盐酸的“洁厕灵”与含次氯酸钠(NaClO)的碱性“84消毒液”混合使用,结果两者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白色泡沫,同时有黄绿色的刺鼻的有毒氯气生成,导致中毒。
请回答: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煤气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两则案例,你想对家人或他人说些什么?
(3)请写出盐酸与次氯酸钠(NaCl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
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
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A B C D
(1)按照实验设计意图,如果观察到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思维严密的小庭却认为实验还有漏洞,她建议在 (选填:AB、BC或CD)之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就可以弥补上图实验设计的不足,那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才能证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2)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 。
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B.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 C.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 D.证明CO2与水反应 |
为控制指尖上的雾霾,我国首个全国性的“禁烟令”正呼之欲出。香烟烟雾中,92%为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氰酸及氨等;8%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统称焦油,内含尼古丁、多环芳香羟、苯并芘及β-萘胺等,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40余种。其中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
C.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 |
D.在室内点煤炉,放一盆水不会防止煤气中毒 |
xia 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
B.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
C.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
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