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教版2012年中考一模试题化学选择题(21-25)专项训练(北京)
(东城21)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为Fe3O4、FeO或Fe,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固体反应物的 |
B.在实验室完成此实验,一定要对尾气进行处理 |
C.一定量的Fe2O3还原为FeO时,消耗的CO最多 |
D.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 |
(东城22)今年2月,河北某化工厂因硝酸胍(化学式为CH6N4O3)引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硝酸胍通常是白色针状晶体,能溶于水和乙醇,摩擦或受热均能得到氮的氧化物而引发爆炸。下列有关硝酸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胍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 |
B.硝酸胍爆炸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
C.硝酸胍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撞击或暴晒 |
D.硝酸胍受热得到氮的氧化物,说明它易挥发 |
(东城23)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①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点燃 |
闻气味 |
② |
食盐水和水 |
测pH |
蒸发结晶 |
③ |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 |
加水溶解 |
加入盐酸 |
④ |
镁条和铝条 |
在空气中点燃 |
加入稀硫酸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东城24)20℃时,在密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将40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硫酸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B.恰好中和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点 |
C.恰好中和时消耗硫酸的质量是m g |
D.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为T ℃ |
(东城25)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SO2、SO3和O2。已知: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g,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 |
A(试管+粉末) |
B |
C |
反应前 |
42.0g |
75.0g |
140.0g |
反应后 |
37.0g |
79.5g |
140.0g |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A.3CuSO4 3CuO + SO3↑ + 2SO2↑ + O2↑
B.4CuSO4 4CuO + 2SO3↑ + 2SO2↑ + O2↑
C.5CuSO4 5CuO + SO3↑ + 4SO2↑ + 2O2 ↑
D.6CuSO4 6CuO + 4SO3↑ + 2SO2↑ + O2↑
(西城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CO |
点燃 |
B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水溶解并过滤 |
C |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
点燃,闻气味 |
D |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西城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分解反应 | B.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
C.“◎”可能是催化剂 | D.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
(西城23)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
C.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
(西城24)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
滴管甲 |
烧杯① |
滴管乙 |
烧杯② |
A |
双氧水 |
二氧化锰 |
水 |
氢氧化钠 |
B |
盐酸 |
镁 |
盐酸 |
碳酸钠 |
C |
水 |
氢氧化钠 |
水 |
硝酸铵 |
D |
水 |
氧化钙 |
盐酸 |
镁 |
(西城25)已知反应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的溶液pH="7" |
B.M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
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 g |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
(海淀21)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示意图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的化学式相同
B.只有丙物质属于单质
C.若16 g乙参加反应,则生成的丙质量为32 g
D.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是生成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的2倍
(海淀2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Na2CO3和CaCO3固体粉末 |
加足量稀盐酸 |
B |
除去CO2中的CO |
通过足量NaOH溶液 |
C |
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 |
加适量CaCl2溶液 |
D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足量水 |
(海淀23)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 + 2HCl ="==" NiCl2 + H2↑ ② Ni(OH)2 + 2HCl ="==" NiCl2 + 2H2O
③NiO2 + 4HCl ="==" NiCl2 + Cl2↑ + 2H2O
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③是复分解反应 |
B.镍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
C.反应②既是中和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
D.Ni(OH)2、NiO2和NiCl2中Ni的化合价都相同 |
(海淀24)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密度比空气 |
大 |
大 |
小 |
小 |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
>7 |
<7 |
>7 |
<7 |
(海淀25)下表中的选项不符合下图所示曲线的是
选项 |
横坐标 |
纵坐标 |
A |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 |
产生氢气的体积 |
B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
产生气体的质量 |
C |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
生成沉淀的质量 |
D |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晶体的质量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朝阳2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木炭粉(Cu) |
盐酸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B |
CO2(CO) |
NaOH溶液、浓硫酸 |
通气、加热、收集 |
C |
CaO(CaCO3) |
水 |
过滤、烘干 |
D |
NaOH(Na2CO3) |
盐酸 |
溶解、蒸发、结晶 |
(朝阳22)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CO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COCOad O22Oad COad + Oad→CO2(式中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ad不是同种物质 |
B.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
C.从反应效果看,CO与O2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 |
D.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 |
(朝阳2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
铜比铝活泼 |
B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
D |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
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水垢中含有碳酸盐 |
(朝阳25)下图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
B.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
D.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36:883 |
(石景山21)21.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 点燃 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氨属于混合物 | B.X的化学式为N2 |
C.液氨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 D.氨气在常压下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
(石景山2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
鉴别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 |
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方案1 |
加澄清石灰水 |
滴加碳酸钠溶液 |
加适量稀盐酸 |
通过灼热氧化铁 |
方案2 |
滴加盐酸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用磁铁吸引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景山23)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M |
N |
X |
Y |
微观示意图 |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9:22
C.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在该反应中,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石景山24)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NaOH |
NH4Cl |
NaCl |
H2O |
X |
反应前质量/g |
8.0 |
10.7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11.7 |
3.6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8 B.X不一定是化合物
C.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石景山25)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
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
(丰台21)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1 |
B.理论上若得到8 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 mL氢气 |
C.理论上若得到4 g氢气,可同时得到32 g氧气 |
D.该反应说明谁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丰台2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目的 |
鉴别CO2和CH4 |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Ca(OH)2 |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除去CaO中的CaCO3 |
方案1 |
闻气味 |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
点燃 |
加水溶解,过滤 |
方案2 |
看颜色 |
通入适量CO2,过滤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滴加足量稀盐酸 |
(丰台23)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横坐标表示的量 |
纵坐标表示的量 |
① |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
加入水的体积 |
溶质质量分数 |
②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时间 |
红磷质量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
时间 |
二氧化锰质量 |
④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盐酸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丰台2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a >b >c | B.c >b >a |
C.b >a =c | D.b >a >c |
(丰台25)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71 | B.2﹕71 | C.1﹕79 | D.2﹕79 |
(通州21)21.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白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将白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
D.试管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
(通州22)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B.该反应中共有六种分子 |
C.生成物的质量比11:9 | D.参加反应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 |
(通州23)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
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
通过实验绘制得到的溶解度曲线 |
(通州24)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合理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纯碱和熟石灰 |
加入无色酚酞,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B |
H2、CO、CO2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C |
食盐水和烧碱溶液 |
滴加稀盐酸溶液,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D |
硝酸铵和生石灰 |
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
(通州2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
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
C.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
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
(大兴21)根据下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
B.t2℃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
D.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
(大兴2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燃着的木条 |
B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 |
升高温度 |
C |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
稀盐酸 |
D |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
稀硫酸 |
(大兴23)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 |
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 |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
向等质量的Mg、MgO中加入稀盐酸 |
(大兴24)下图中甲、乙、丙是3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
若X为稀盐酸,则甲、乙、丙3种物质可能为
A.Fe、CuO、Cu(OH)2 | B.Fe、CaCO3、Na2CO3 |
C.Zn、Fe2O3、Na2SO4 | D.Cu、Ca(OH)2、CaCO3 |
(大兴25)“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氯甲硅烷(SiHCl3)属于有机物 |
B.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2、HCl |
C.“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成分的密度不同 |
D.从粗硅到SiHCl3(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 + HCl△SiHCl3 + H2 |
(顺义21)小红观察在不同酸碱度下紫甘蓝(见下图)汁液所显示的颜色,记录如下。
pH |
1 |
2~3 |
4~6 |
7~9 |
10 |
11 |
12~14 |
颜色 |
深红 |
紫红 |
浅紫 |
蓝 |
绿 |
黄绿 |
黄 |
下列物质中,能使紫甘蓝汁液变黄的是
A.水B. 食盐溶液 C.硫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顺义22)为比较4种金属X、Y、Z、W的活动性,小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参加反应的物质 |
X |
Y |
Z |
W |
W(NO3)2溶液 |
— |
√ |
— |
|
ZNO3溶液 |
√ |
|
|
√ |
稀盐酸 |
— |
|
— |
√ |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Y > W > Z > X B.Y>W>X>Z C.X > Y > W > Z D.Y > X >W>Z
(顺义23)下列物质之间,不存在如下图(“→”表示能转化)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A.①H2O2②H2O③O2 | B.①Na2CO3②CO2③CaCO3 |
C.①CaCO3②CO2③Ca(OH)2 | D.①C②CO③CO2 |
(顺义24)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
方案1 |
方案2 |
A |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用适量稀盐酸洗 |
用适量稀硫酸洗 |
B |
鉴别NaOH和Na2CO3固体 |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C |
干燥二氧化碳 |
将气体通过固体CaO |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
D |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滴加稀盐酸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平谷2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
(平谷22)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稀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Na2CO3跟稀盐酸不反应 |
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
C.稀盐酸不足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
D.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 |
(平谷2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选用的试剂 |
① |
Fe |
Fe2O3 |
稀盐酸 |
② |
CO |
CO2 |
NaOH溶液 |
③ |
CaO |
CaCO3 |
H2O |
④ |
NaCl溶液 |
Na2CO3 |
Ca(OH)2溶液 |
A.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平谷25)肾病患者需要食用低钠盐的食品。目前,市场供应的低钠盐多为苹果酸钠盐(C4H5O5Na)。每日食用5g苹果酸钠盐,人体摄入的钠元素质量仅为等量食盐中钠元素质量的
A.18.7% | B.26.7% | C.37.5% | D.43.1% |
(密云2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C+O2点燃CO2 | B.H2CO3H2O+CO2↑ |
C.H2+CuO加热 Cu+H2O | D.HCl+AgNO3=AgCl↓+HNO3 |
(密云22)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下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氯化钠和水 | B.硝酸铵和水 |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 D.铜和稀硫酸 |
(密云23)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C.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密云2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电解水 |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密云25)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质量比为1:9的H2和O2 | B.质量比为3:6的C和O2 |
C.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 | D.质量比为7:2的CO和O2 |
(怀柔21)21. “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
(怀柔22)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xAl + Fe2O3→ Al2O3 + xFe 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2O3为氧化物 |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 | 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
(怀柔23)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怀柔24)下列所表示的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
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
(怀柔25)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主要操作及现象 |
A |
验证某固体是碳酸钠 |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B |
验证某溶液的溶质是碱 |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
C |
检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
D |
检验二氧化碳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 |
(延庆21)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B.反应前后Co3O4化学性质改变 |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D.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
(延庆2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
加水溶解 |
B |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
加Na2CO3溶液 |
C |
除去NaCl中的Na2CO3 |
加入稀硫酸 |
D |
除去CO2中的CO |
通入足量NaOH溶液 |
(延庆23)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丙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延庆24)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钠于97 ~ 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NH3),再加热至350 ~ 360 ℃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单质钠的化合价为0价 |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
C.维生素A是由Na、N、H元素组成的 |
D.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延庆25)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液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 |
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 溶液 |
(房山21)21.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 H2O="=" HCl+ HClO。其中,HClO也是一种酸。将Cl2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产物有
A.NaCl H2O | B.NaClO H2O | C.NaCl NaClO | D.NaCl NaClO H2O |
(房山22)有关金属钠、镁在氯气(Cl2)和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①2Na +Cl22NaCl ②2Mg+CO22MgO+C 由此获得的认识中,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置换反应 | B.①②中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D.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 |
(房山23)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
B.用MnO2来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
D.用砂纸打磨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房山24)如图所示。若在试剂瓶中放入某种物质,先滴加滴管1中液体后,小气球变鼓,再滴加滴管2中液体后,小气球又变瘪。下列与所描述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试剂瓶中的物质 |
滴管中的物质 |
|
滴管1 |
滴管2 |
||
A |
冰 |
水 |
稀硫酸 |
B |
稀盐酸 |
碳酸氢钠溶液 |
浓硫酸 |
C |
生石灰 |
水 |
稀盐酸 |
D |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钠溶液 |
稀盐酸 |
(房山25)用右图能正确反映下列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x轴含义 |
y轴含义 |
坐标图 |
①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 |
硫酸铜溶液质量 |
单质铜 的质量 |
|
②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稀盐酸质量 |
所得溶液 中水的质量 |
|
③ |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
加入氯化钠质量 |
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 |
|
④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加热时间 |
剩余固体中 锰元素质量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门头沟21)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④倒入水后加盖振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门头沟22)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种元素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
(门头沟23)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已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且质量比为1:2,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 B.一定含CO |
C.最多可能的组合有2种 | D.可能是O2、CO2的混合物 |
(门头沟24)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
B |
C |
D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
(门头沟25)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 4.32%,其余是NaOH。若将此样品1 g放入100 g3.65%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残余的酸再用10 g 30.9%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
A.5.85 g | B.4.52 g | C.2.62 g | D.1.33 g |
(燕山21)一次性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稀盐酸、水、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 |
B.食盐水、白醋、纯碱溶液——酚酞试液 |
C.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
D.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 |
(燕山2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A.称取5.0g氢氧化钠,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
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
(燕山23)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C.③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燕山2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X是
A.水 | B.澄清石灰水 | C.纯碱溶液 | D.稀盐酸 |
(燕山25)A、B、C三种物质各20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40 g的新物质D。再增加5 g B,反应停止时只有A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4
B.第一次反应后,A剩余质量为4 g
C.反应中D和C的质量比是5∶2
D.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65 g
(昌平21)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 B.X可能是Fe2(SO4 )3 |
C.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 D.Y可能是NaNO3 |
(昌平22)下列液体混合过程中,可能符合下图所示溶液酸碱度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水中滴加稀硫酸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水 |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
(昌平2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的CO |
通入足量NaOH溶液 |
B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足量稀盐酸 |
C |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
加水溶解 |
D |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
加Na2CO3溶液 |
(昌平24)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亚硝酸钠(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利用 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 + NH4Cl =" NaCl" + NH4NO2
第二步NH4NO2 = N2↑+ 2H2O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一步反应生成的NH4NO2一定无毒 |
B.第二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C.第二步反应中氮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零 |
D.总反应为NaNO2+ NH4Cl=" NaCl" + NH4NO2 + N2↑+ 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