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A.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
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
C.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形成的溶液pH的变化 |
D.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测得烧杯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有一部分潮解和变质的苛性钠样品Wg,为了验证其变质的程度,将其加入98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 20%的NaOH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把溶液蒸干,可得到固体Na2SO4的质量为
A.19.6g | B.14.2g | C.28.4g | D.30.4g |
取含铁、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1.6g,通入足量CO并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沉淀20.0g。该固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Fe2O3 | B.Fe3O4 | C.Fe和FeO | D.FeO和Fe2O3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及结果的是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
B.在t℃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
C.足量盐酸与一定量的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D.过量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 |
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Na | B.Al | C.Cu | D.Zn |
将铜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的质量在冷却后没有变化,则原混合物中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
A.44:25 | B.25:44 | C.1: 1 | D.无法确定 |
某合金6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 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 B.Cu和Au |
C.Zn和Cu | D.Mg和Al |
现有40.6g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煅烧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混合物减少15.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
A.14g | B.18g | C.16.24g | D.29g |
将等质量的Mg、Al、Fe分别放入三份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
B.铝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
C.镁一定过量,铝、铁可能反应完 |
D.镁和铁一定过量,铝可能反应完 |
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溶液中水的质量 |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
C.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 | D.生成氢气的质量 |
相同质量的KClO3、H2O2和H2O,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
A.KClO3最多 | B.H2O2最多 |
C.H2O最多 | D.一样多 |
将一定质量的
、
、
、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
||||
反应前质量/g |
5.0 |
1.2 |
2.0 |
0.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3.0 |
3.6 |
0.5 |
关于这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是反应物, 、 是生成物 |
B. |
可能是催化剂 |
C. |
反应后 的质量为3.4 g |
D. |
一定是化合物 |
在反应M+2N=R+2Q中,3.2gM与N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8.8gR,且反应生成的R和Q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N和Q的质量比是
A.16:11 | B.16:9 | C.9:16 | D.4:9 |
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与4.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
C.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