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C.向pH=9的溶液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体积的关系 |
D.向稀硫酸中滴加Ba(OH)2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
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a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实验一】取m 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 D (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碱石灰 ③氯化钙 ④纯碱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 ,打开弹簧夹 ,目的是 。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 ,关闭弹簧夹 ,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
【实验二】另取m g该药片,加入100 g 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
已知:MgSO4+2NaOH=Mg(OH)2↓+Na2SO4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 NaAlO2可溶于水。
(1)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 。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 和 ,其中Al(OH)3的质量是 g,则x= g。
(2)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 。
(3)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
将1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混合后,下列物质中不能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CuCl2 | B.Na2CO3 | C.CO2 | D.Ba(NO3)2 |
用六个圆表示A(碳)、B(二氧化碳)、C(稀盐酸)、D(氢氧化钡溶液)、E(氧化铜)、F(氯化铁)六种物质。请用初中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连线,并标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
(2)溶液颜色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B、D反应的实验现象 。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u(NO3)2溶液 |
AgNO3 |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
B |
CaCl2溶液 |
CaCO3 |
过滤、洗涤干燥 |
C |
CuO |
Cu |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
D |
CO2 |
HCl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试剂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KNO3 BaCl2 | B.Na2CO3 NaOH |
C.Zn Ba(OH)2 | D.MgCO3 Ba(NO3)2 |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塞上瓶塞,于是他和他的同学一起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 。
【设计实验】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1)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 不成立 |
(2)另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
产生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猜想 成立 |
【反思与交流】
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明称取18.6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稀盐酸100g,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4.2g。试计算: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
(2)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即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OH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 Ba(OH)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CO(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D |
CuSO4溶液(H2SO4) |
加足量铜粉,过滤 |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无色酚酞试液变 |
溶液呈碱性 |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
溶液呈 |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NH4)2CO3、BaCl2、NH4Cl、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写出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若B为纯碱,A、C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C的化学式分别是 、 。
(2)物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纯碱的一种用途是 。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①测定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7(选填“<”“>”或“=”)。
②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7。
③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2)方案二:观察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