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
甲 |
乙 |
丙 |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
7 |
0 |
3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对“10%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 |
B.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
C.将10g氯化钠溶解在90g水中所得的溶液 |
D.将食盐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
要配制100 5%的 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 | 烧杯、试管、玻璃棒 | B. | 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
C. | 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 D. |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
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A. | 甲 | B. | 甲和乙 | C. | 乙和丁 | D. | 丁 |
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l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操作不可能配成所需溶液的是
A.一定量氯化钠固体溶于适量水中 |
B.一定量24%的氯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 |
C.15%的氯化钠溶液与l3%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
D.18%的氯化钠溶液与l0%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 |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 |
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
B. | 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
C.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
D. |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
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失误,会引起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3.2g氯化钠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
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线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落。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配制好6%的 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撒漏一部分,瓶中 溶液浓度仍为6% |
B. |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 |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
D.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小明在实验室配置16%的食盐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①固体倒入烧杯后,称量纸上有残留
②量取水时,量筒内有水
③溶解用的烧杯内有水
④水倒入烧杯溶解时洒出少许
⑤溶液向细口瓶转移时洒出少许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③⑤ |
质量分数为30%的某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40%,则原溶液的质量是
A.30g | B.40g | C.50g | D.6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