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a1℃时,将3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
D.将a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a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NH 3+CO 2+H 2O═NH 4HCO 3 ①
NaCl+NH 4HCO 3═NaHCO 3↓+NH 4Cl ②
x 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③
已知NaCl、NaHCO 3和NH 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NaHCO 3 |
6.9 |
8.1 |
9.6 |
11.1 |
12.7 |
|
NH 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2)反应②产生的NH 4Cl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3)反应③中的化学计量数x= 。
(4)20℃时,反应②中的生成物溶解度较小的是 (填化学式)
(5)20℃时,将NaCl和NaHCO 3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20g水,再恢复至原温度,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对于所得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如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40.6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2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比乙小
C.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P点表示的意义 ;
(2)t1℃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当A中混有少量的B,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
(4)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一侯德榜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下表为侯氏制碱法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Na2CO3 |
12.2 |
21.8 |
39.7 |
48.8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
NaHCO3 |
8.2 |
9.6 |
11.1 |
12.7 |
(1)由上表可知,在10℃﹣40℃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的物质是 (填名称)。
(2)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表中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3)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纯碱的化学式为 。
(4)制碱原理为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和CO2生成 NaHCO3晶体和NH4Cl,NaHCO3加热分解即制得纯碱。
①生成 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结合上表分析,析出 NaHCO3晶体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溶剂质量减少
B.同温下 NaHCO3溶解度小于NaCl
C.生成的NaHCO3质量大于消耗的NaCl质量
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二对应的 (填序号)。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4)根据图二,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 g的M固体。
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玻璃管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加入 可检验水是否为硬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长期使用硬水容易使盛水器具结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可用稀盐酸除去,请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②某温度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 。
③取一定量的甲物质和水进行如图3所示操作:
若Ⅲ中析出116 g固体(不含结晶水),则下列对上述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Ⅰ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Ⅱ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Ⅲ中溶液质量为216 g
D.开始析出固体甲的温度在70℃至80℃之间
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2)图中P点的含义是 ;
(3)t3℃时向盛有50g A物质的烧杯里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A;
(6)要使接近饱和的A、B、C三种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可同时采用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
(3)t2℃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4)t1℃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A)与同温下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B)大小关系为 (填序号)。
①ω(A)>(B)
②ω(A)<(B)
③(A)=(B)
④无法确定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关系 ;
(2)t2℃时,将30g甲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形成 g溶液;
(3)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 方法提纯甲;
(4)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甲>乙=丙 B、甲=丙>乙 C、甲>丙>乙
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
如表是NaCl和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 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3)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 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