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⑴图中P点的含义是 。
⑵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填“>”、“=”或“<”)。20℃时,将5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⑶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写序号,2分), 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根据图示回答:
(1) P点的含义是
(2)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物质序号)。
(3) 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溶液质量为 g。
4)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选项序号)
Ⅰ.a>b=c Ⅱ.a=b>c Ⅲ.a>b>c Ⅳ.b > a >c
下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回答:
(1)t1℃,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 g。
(2)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3)B点对应的溶液是否为t3℃的饱和溶液 (填“是”或“否”)。
(4)要使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1)根据上表数据,在右图中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2)在20℃时,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_______g,水_______g。根据溶解度判断,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现有6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8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填“A”、“B”或“C”)。
(2) t2℃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填“A”、“B”或“C”)。
(3)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 的方法。
(4)P点的意义是表示:在t1℃时, 相等。
(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5个钾原子 ②4个铵根离子 ③硫酸中硫的化合价为+6价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稀盐酸除铁锈
② 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混合
(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t2℃ 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② t1℃ 将20克的A加入到50克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 克;
③ 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选填A、B、C)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为 g。
(3)a中混有少量的b,若要从混合液中分离出a可采用的方法是 。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 t2℃时,A、B、C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关系为: ;
⑵ t2℃时,把30g A物质与50克水混合,不断搅拌,让A物质充分溶解, 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⑶ t2℃时,A、B、C三者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质不变的是 ;
⑷ 已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若要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 。
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NaCl |
35.8g |
36.0g |
36.3g |
36.6g |
37.0g |
37.3g |
37.8g |
KNO3 |
20.9g |
31.6g |
45.8g |
63.9g |
85.5g |
110g |
138g |
①物质A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
②状态“④”时,物质A 溶解(填“部分”或“全部”)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分)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
(2)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KNO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NaCl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2)20℃时,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
(3)用上表数据来画溶解度曲线,两种物质的曲线相交时的温度范围应是 。(填字母序号)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4)70℃时,将138gKNO3、37gNaCl分别溶解在各装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其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若从70℃降到20℃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KNO3析出,NaCl不析出
B.其溶剂的质量不变
C.KNO3和NaCl的质量分数都降低
D.KNO3的质量分数降低,NaCl的质量分数不变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 (填“能”或“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 (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A、B、C 和 “>”、“<”、“=”表示)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我能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⑵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⑶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小丽向100gt2℃的水中加入50g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曲线上M点表示 ,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t1℃时,将1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方法)。
(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填序号,下同)。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