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右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 A 点表示的乙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t 3 ℃时,将 40 g 甲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 t 3 ℃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2 ℃,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
丙(填"<"、">"或"=");
(4)将 t 1 ℃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填一种即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实验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水的组成.用如图1实验装置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检验 a 处气体的方法是
(3)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如图2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 1 ,若将 4 . 0 g 甲物质放入 1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g溶液。
②若固体乙中混有少量固体甲,提纯乙的方法是:溶解、过滤。
③将 t 2 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1 时,丙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可以简明、直观的表达一些信息,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仔细读图,根据图示完成下列各题。

(1)图1是表示
(2)图2是元素周期表中氙元素的某些信息,据此可知,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图3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
(4)图4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t2℃时c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3℃时,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37%的浓盐酸(密度为 1 . 18 g / m 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量筒、温度计
实验一:配制100 m l 10%的盐酸(密度为 1 . 05 g / m l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 m l (精确到0.01 m l ,下同);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 m l (水的密度为 1 . 0 g / m l
(2)量取浓盐酸和蒸馏水。
(3)混合配制。
实验二: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1)表中 t 1 的值为
(2)试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图.
(3)根据所绘曲线分析,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10 m l 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是
(4)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的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溶液密度和比热容的变化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
横坐标及猜想理由:
纵坐标及猜想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 ℃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 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 ℃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乙相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2)t1℃时 A 的溶解度(填">"、"<"或"=") C 的溶解度;
(3)在t2℃时,将15g C 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将相同质量的 A B 饱和溶液,从 30 降到 20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填" A "或" B ")。
(2) 30 时,将 20 g 物质 A 溶于 50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t 3 ℃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K N O 3 溶解度/ g 13.3
31.6
63.9
110

(1)图中表示硝酸钾溶液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乙"或"丙")。

(2)6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60℃时,取甲、乙、丙各40 g 分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4)将20℃的 K N O 3 饱和溶液升温到60℃(不考虑水分蒸发),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 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分析 t 1 ℃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 t 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方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 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填" A "或" B ");
(2) T 1 ℃时 的溶解度为
(3) T 2 ℃时, A B C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 T 2 ℃时将 40 g A 物质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后回答问题:

(1)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2)温度不变时,若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填一种即可)
(3)40℃时,将30 g 硫酸钠固体加入到50 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4)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杂质氯化钠的硫酸钠,最佳的温度范围是℃以下,理由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 "、" = ");
(2) 40 时,将 40 克甲物质放入 100 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 40 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溶解于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时,甲物质需要水的质量乙物质需要水的质量(填" "、" "、"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硝酸钠( N a N O 2 )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 N a N O 2 、  N a C 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 N a N O 2 N a C l 固体的方案如下:20℃,取6.0 克 N a N O 2 和6.0克 N a C l 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2)除去 N a N O 2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 a C l ,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182.2克 N a N O 2 饱和溶液蒸发掉50克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 N a N O 2 N a C l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填" N a N O 2 "或" N a C l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P 点的意义是

(2) t 2 ℃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将其升高到 t 3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
(3) t 4 ℃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将 t 4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