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
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 |
已知:2KClO32KCl + 3O2↑,右图表示一定质量的和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 B.生成的质量 |
C.固体中的质量 |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 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二氧化碳和石灰水 |
B.石灰石和稀盐酸 |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
D.铁粉和水 |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不漏气的是
A. | B. | C. | D.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②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③铁钉生锈和铁丝燃烧都有氧气参与,所以都是氧化反应;④制取任何气体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⑥钠元素和镁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该同学归纳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④⑥ |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或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B |
向试管中加入2 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
D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
收集纯净的气体 |
取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下图能正确反映高锰酸钾和氧气质量变化的是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