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 5%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0、SO2-、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实验①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证明_________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______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
(2)、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
溶液。并反应后滴入,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丙生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l000ml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
用下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
(2)小倩设计了如下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较小(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处(填1、2、3、4),但实验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只写一条)
(10内江1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_________
___现象。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2)乙装置实验完后,变黑的铜丝可用稀硫酸处理得到硫酸铜。工业上制备硫酸铜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
其中方案_______更适合工业生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3)方案二产生的SO2具有和CO2类似的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除此之外,SO2还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使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煤燃烧的气体产物,将煤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石,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现象,猜想一: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CO2;
猜想二: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猜想三: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此气体成分,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猜想三成立。
(5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
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
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
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22mL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10南昌市19).(4分)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
中的试管(填"能"或"不能")把水加人浓硫酸中。
(2)
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3)把
中试管内试剂改为
和稀盐酸,(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
、
、
中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用
、
、
和 "
"、"
"、"
"表示)
(7分)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
是 (填“软水”或“硬水”)。
(3)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
D.天津属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 |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会气体物质的制备方法是研究气体、利用气体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⑴在常温下实验室欲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为了便于调控反应的进行,可以对发生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要说明你的改进措施 。
⑵从上述仪器中选择一种你比较熟悉的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简要写出它的用途 。
⑶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请你分析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
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碳化学”是以一个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①甲烷的化学式是 。
②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③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CO和H2合成甲醇(CH4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酸碱盐之间能相互反应。碱与盐之间若有气体生成,反应就能发生,请写出该气体的化学式 。
酸与盐之间能发生反应,分析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
①将一段锌片插入到CuSO4溶液中,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金属分别与水、水蒸气的反应情况如下表:
物质 |
镁与冷水 |
铁与冷水 |
铁与水蒸气 |
铜与冷水 |
铜与水蒸气 |
反应情况 |
缓慢反应 |
不反应 |
能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信息,判断“镁与水蒸气”的反应情况为
(填写代号)。
A.不反应 B.缓慢反应
C.比镁与冷水反应快 D.比铁与水蒸气反应快
③已知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给水通直流电;
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B装置的作用是;
(3)实验后要从硬质大试管的剩余固体中回收金属铜,写出操作步骤(要求过程中要用到"湿法冶金"的原理)。
小明将家中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检验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⑴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 的“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
⑵ 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探究:氧化铜(CuO)能否催化“双氧水”分解
[猜想] Ⅰ.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 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⑶ 完成下表: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现象 |
结论 |
溶液中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 |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⑷ 步骤③结束后,用手接触试管底部,感觉烫手。说明“双氧水”分解的化学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⑸ 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 。
⑹ 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_(填序号)。
⑺ 步骤⑦的目的
⑻ 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反应表达式为 。
【第三组实验】探究:不同种类催化剂能否改变“双氧水”分解出氧气的量
[实验]分别选用二氧化锰与氧化铜,采用如图试剂与装置实验,测量所得氧气的体积。
⑼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⑽ 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前,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⑾ 两次实验表明,使用不同催化剂在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均为112.0mL(O2的密度为1.43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200 mL C. 500 mL
⑿ [实验结论]:不同种类的催化剂 改变双氧水分解出氧气的量。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实验所取5mL 6%双氧水中含过氧化氢(H2O2)0.34 g。请计算说明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转化为氧气。(请写出计算过程,4分)
下列A ~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试管b和a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B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填序号)。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冷却前打开止水夹
(3)若用C装置中无色液体检验氧气中含少量二氧化碳,该反应的表达式 ;医院还用此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 (填“a”或“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4)D实验观察到: 色高锰酸钾溶液 。得知火柴梗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同学们用燃着的木条代替含硫火柴重复上述实验,目的是 。
下列
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
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试管1和2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 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3) 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A.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
(4)若用
装置除去
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医院还用此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填"
"或"
")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5)
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后.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6)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