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有关 N a O H C O 2 反应的探究
探究一:检验 N a O H 固体样品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成分
【查阅资料】 N a 2 C O 3 溶液是碱性; K C l 溶液、 B a C l 2 溶液显中性、 B a C O 3 难溶于水。
(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及结论):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填编号,下同),再滴加

A. 盐酸
B. K C l 溶液
C. B a C l 2 溶液
D. B a O H 2 溶液

E.酚酞试液
探究二:用 N a O H 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 C O 2 S O 2 )的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1mL·cm-1。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

【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
①将40mL浓 N a O H 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
②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0cm;
③实验结束后,根据①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
(3)检查图8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精确到0.00001)。
(5)在上述操作步骤②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呼吸面具中的"氧气再生剂",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N a 2 O 2 ),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1)小明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一结论,理由是
(2)小红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玉取少量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
猜想四:氢氧化钠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拓展】
①若向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定量分析】
探究小组的同学称取氢化钙样品的质量为10g,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假设氢化钙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质量为20g,试计算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 N a 2 O 2 )。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N a 2 O 2 + 2 H 2 O = 2 N a O H + O 2 ↑      2 N a 2 O 2 + 2 C O 2 = 2 N a 2 C O 3 + O 2

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一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已知,装置 B 中盛有饱和 N a H C O 3 溶液( N a H C O 3 不与 C O 2 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 N a O H C a O 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装置 A 的作用是
(2)不用装置 E 代替装置 C 的理由是
(3)装置 D 中过氧化钠药品的质量为 m g ,装置 D 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n 1 g n 2 g 。若药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药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作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1)

(2)

(3)

实验操作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色褪为无色
结论或解释 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氯化钙  ②氯化钙和氯化氢  ③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
探究二: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B. 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 V 2 后不变
C. 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 溶液的 p H 一直增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淀粉、食盐、纯碱、泡打粉、去污粉和部分变质的熟石灰6种固体物质。老师从中取出任意3种并编号,让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认分别为哪种固体。

【查阅资料】
①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
② 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③ 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因为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实验准备】
为顺利完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淀粉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无明显现象
泡打粉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实验过程】
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实验3
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
固体Ⅰ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固体Ⅱ
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有气体产生
溶液变红
固体Ⅲ
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
1.固体Ⅱ、Ⅲ加水形成的溶液pH      7 (填“>”、“<”或“=”);
2.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知,固体Ⅰ是      ,固体Ⅱ是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Ⅲ不能确定的物质为               。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用镀锌铁片制成的日常用品。镀锌铁是指通过镀锌工艺在铁皮上进行镀锌而制成的一种产品,热镀锌产品广泛用于建筑、家电、车船、容器制造业、机电业等,几乎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为测定铁片镀锌层的厚度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1)剪取一片镀锌铁片,量得长度=2.0 cm,宽度=l.9 cm。
(2)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0.857g。
(3)实验中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200 mL(密度=1.05g/mL),需要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1.18g/mL)____(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mL,然后稀释。
(4)将镀锌铁片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盐酸中。当观察到_______,可以判断镀锌层恰好反应。
(5)将溶液中的铁片取出清洗、擦干、烘干后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0.837g。
【计算结果】
(1)铁片镀锌层的质量有____g。
(2)已知锌的密度7.1g/cm3,计算出铁片镀锌层厚度mm。
【实验反思】
实际计算结果偏大,同学们分析,这是因为很难通过观察现象判断镀锌层恰好反应,造成镀锌铁片浸泡在盐酸中时间____(填“偏长”或“偏短”)。
【实验改进】

资料卡片:如图甲所示,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放入酸、碱、盐溶液中,会有电子的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将上述实验改进成如图乙的装置,当观察到____,此时锌层恰好反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溶液呈中性。
【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   ②Ca(NO3)2 +Na2CO3= CaCO3↓+2NaNO3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Ca(OH)2  Na2CO3; 你认为可能含有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 出 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 阅 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 计 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结   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A         B
一段时间后,
A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B中铁丝无明显变化
 
2

C            D
一段时间后,
C中
D中铁丝无明显变化
 
铁生锈需要与O2接触

某同学在家中发现,炒完菜的铁锅表面容易生锈。
【猜想与假设】可能是食盐对铁生锈的速率产生了影响。
【进行实验】该小组用实验装置E、F同时进行实验。其中集气瓶的容积相同,量筒内盛有等体积的水,F中集气瓶内另加入了某种物质。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E                    F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记录实验过程中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每次测量时间间隔不等,实验数据见下表)。E中铁丝和F中另加入的物质表面均出现红色物质。
食盐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实验记录表

次数
1
2
3
4
5
6
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mL
E
68
57
44
30
30
30
F
71
65
56
a
30
30

(1)实验装置F中,集气瓶内另加入的物质是                
(2)实验记录表中,a的取值范围是             
【反思与应用】结合上述实验,谈谈你对家中铁锅使用的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 和+2 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 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好处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 C a C l 2 溶液显中性, C a C l 2 + N a 2 C O 3 = C a C O 3 + 2 N a C 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 N a 2 C O 3 溶液。
该样品为b处溶液。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X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1)X物质可能由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X物质是通过过滤水溶液得到的沉淀。
(3)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物 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Ba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设计并实施方案】
(1)由查阅资料可知X物质肯定不含可溶性的Ca(HCO3)2、Mg(HCO3)2
(2)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X物质,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X物质中无       (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想进一步确定X物质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关闭活塞b,将50gX物质的粉末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明显增加的质量;
④继续鼓入空气,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⑤经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为20g。
【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            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分析X物质的可能组成是           (有几种写几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
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如图所示,将两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已知盐酸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名是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NaHCO3和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NaHCO3、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4、106,通过计算:实验结束后,         (填“A”或“B”)试管的气球更大。
探究二: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的热效应
【发现问题】在探究一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的试管温度降低,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升高。
【猜想与推测】甲同学由此推测: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与数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测不妥,通过以下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数据记录如下:

步骤①
步骤②
步骤③
步骤④
步骤⑤
测量10mL水温/℃
加入物质0.5 g
溶解后测量溶液温度t1/℃
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溶液温度t2/℃
加入20%盐酸10 mL反应后测量溶液温度t3/℃
20
NaHCO3
18.5
20.0
20.8
20
Na2CO3
23.3
20.0
23.7

【分析与结论】
(1)由步骤①~③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2)由步骤④~⑤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3)结合上面探究活动,你认为甲同学推测的不妥之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
--探究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体育课上,小华不慎擦伤了皮肤,她用过氧化氢溶液对皮肤进行消毒时,惊奇地发现有嘶嘶的响声,并产生大量气泡。
小华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以下信息:
信息Ⅰ:人体皮肤细胞中存在一种叫做过氧化氢酶的物质,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
信息Ⅱ:胡萝卜汁等植物细胞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
信息Ⅲ:酶是动植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其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信息Ⅳ:在没有催化剂时,60℃以下,温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基本没有影响。
请你在小华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
请完成下表中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中应包括使用的仪器、药品和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胡萝卜汁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温度如何影响胡萝卜汁的催化作用?
药品: 3 %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胡萝卜汁、不同温度的水( 0 20 35 55 )。
仪器: 15 m m × 150 m m 试管 8 支, 250 m L 烧杯 4 只、 10 m L 量筒、秒表、温度计、刻度尺。
实验:如图所示,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胡萝卜汁和3%过氧化氢溶液;
②将①中的试管放入盛有 0 水的烧杯中,恒定试管及反应物的温度;
5 m i n 以后,把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装有胡萝卜汁的试管中,稍微振荡,使胡萝卜汁跟过氧化氢溶液均匀混合;
④将③中的试管放回原烧杯,恒温 6 m i n
⑤用刻度尺测量试管中泡沫状混合物的高度;
⑥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别测定 20 35 55 时泡沫状混合物的高度。

每个温度下的实验重复 3 次,取平均值,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编号
反应物的温度
混合恒温6min时,泡沫的高度(cm)
A
0 1 . 7
B
20 3 . 8
C
35 6 . 5
D
55 2 .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定实验准确性,该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有
②请你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绘制出泡沫的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要求:需表示出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数量级单位)
③关于温度对胡萝卜汁的催化作用的影响,你的结论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