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根据 条件,当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如图甲所示。
(2)小明在图甲实验中发现较难保持木块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于是,他与同学们一起改进实验,如图乙所示,固定弹簧测力计,通过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表,则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实验次数 |
长木板运动情况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1 |
匀速 |
2.0 |
2 |
由慢到快 |
2.0 |
3 |
由快到慢 |
2.0 |
(3)写出用图乙装置的一条优点: 。
(1)如图1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cm;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归零后,指针如图1乙所示,此时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时,放在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丙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g。
(2)蹄形磁体附近的导体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如图2所示,现将该导体竖直向上快速移动(沿图示箭头方向),电路中 (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产生。
(3)小明家的电能表月初示数如图3所示,月底示数为941.4kW•h,若用电价格为0.7元/度,则小明家该月电费为 元。
(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如图4所示,其中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沸腾前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是:气泡上升过程中 (多选,选填字母)。
A.气泡遇冷收缩
B.气泡遇热膨胀
C.气泡所受水的压强变小
D.气泡内水蒸气遇冷液化
某小组进行电学实验探究。
(一)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用了3个干电池,一个定值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1A),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导线若干。
(1))请补充实物图;
(2)若电压表无余数,电流表有示数,此时原因可能是 (选填“R断路”或“R短路”);
(3)他用此电路做了若干组实验,以下第 组实验数据有误。
① |
② |
③ |
④ |
|
I |
0.1 |
0.2 |
0.3 |
0.4 |
U |
1 |
2 |
3 |
4 |
(4)根据此表格可知: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二)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有5Ω、10Ω、15Ω、20Ω、25Ω的电阻,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导线若干,多次实验后得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电阻两段的电压为 V;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 W。
(一)测量平均速度
某同学跑八百米,使用电子表计时,刚开始起跑时示数如图甲,跑到400m处示数如图乙,跑完800m时示数如图丙。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他前400m的平均速度是 ;
(3)他前400m的平均速度 后400m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小王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时,电源电压为3V,若所用器材均能满足实验需要。
(1)用笔画线菩代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选填“断开”或“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移到连入电路阻值 位置;
(3)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由图乙可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小王受此实验启发,想测定电动自行车上用作照明的LED(发光二极管)额定功率。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实验得到该LED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LED灯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查阅资料知道该LED的额定电压为3V,结合图象可得该LED的额定功率为 W。
学完大气压之后,老师布置了用带挂钩的塑料吸盘估测大气压的大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小刚实验小组现有带挂钩的塑料吸盘、量程为 的弹簧测力计、玻璃板。
(1)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小刚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至吸盘刚要离开玻璃板
测量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 ,计算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
根据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应该是 (选填“①”或“②” ;
①:
②:
(2)排好序后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拉至最大读数。吸盘仍未脱离玻璃板。若大气压按照约为 计算,弹簧测力计量程至少要大于 ;
(3)因为没有多余的大量程弹簧测力计,小刚运用其它器材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方案测量,保持轻杆水平,在吸盘刚要离开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读数是 ,可计算出大气压值为 ;
(4)他们发现实验结果明显比真实气压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答1条即可)
科学选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环节。小华想测量稻谷种子的密度,具体做法如下: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适量稻谷种子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8甲所示,m1=____ g。
(2)往量简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其体积V1为300 mL,将上述种子放入量简中,种子全部沉入水中,如图18乙所示,此时水和种子的总体积V2= mL。
(3)种子的密度ρ= g/cm3 ,与真实值相比ρ偏 ,理由是 。
(4)小华经过反思后改进了实验方案:将量简中种子倒出,用纸巾吸干种子表面的水后,再次测得种子总质量为m2,则种子密度ρ‘= 。 (用ρ水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用两节干电池、两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只阻值为20 Ω的定值电阻R0,导线若干,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实物图如图17甲所示。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7甲中的电压表接在R0两端。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1和S。电压表示数如图17乙,为 V 。
(3)断开S1 ,闭合S,电压表示数为1.4 V,则Rx=_____ 0。
(4)若没有电压表,只有一个电流表,其余元件不变,设计并在方框内丽出测量Rx阻值的电路图(要求电路连接后不能再拆接)。
如图16甲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有:电源(输出电压为6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 ,定值电阻5个(5Ω、10Ω、15Ω、20Ω 、25 Ω)和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偏到零刻度线左边,如图16乙,原因是 。
(2)正确连接电路,用上述5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得到5组数据,作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象如图16丙。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 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 Ω。
(3)为了更直观地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可以改变横坐标,处理数据后画出电流I与 的关系图线。
如图15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装置。
(1)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便于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 进行加热,提高效率。
(2)取适量的海波装进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海波,其好处是使海波 。
(3)每隔1min记录海波的温度,并将数据在坐标图中进行描点,如图15乙。请根据描点作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分析图象可得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
(2)如图14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 cm 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 、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14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并回答问题: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1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
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经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
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梁的清晰像(如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
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保证圭和表相互垂直的措施,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措施可以保证圭和表是相互垂直的。
(2)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
(3)除了圭表,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
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 ______________判断水是否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 。
加热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温度/℃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小敏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她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天平平衡后,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为27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根据下表中数据可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可能是 。
物质 |
密度/(kg•m﹣3) |
银 |
10.5×103 |
钢 |
8.5×103 |
铁 |
7.9×103 |
铝 |
2.7×103 |
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1.5A”。
(1)实验时,依次更换不同的电阻,调节 ,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分别记录每次电阻 和电流表示数 ,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阻 |
30 |
20 |
15 |
10 |
5 |
电流 |
0.08 |
0.12 |
0.16 |
0.48 |
|
电阻的倒数 |
0.033 |
0.050 |
0.067 |
0.100 |
0.200 |
(2)第4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3)为了更精确地描述 与 的关系,在表中增加了 的数据,并根据 、 的值在图丙的坐标纸中描出了相应的点,请你在图丙中补充第4次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 图像。
(4)根据图像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