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实验步骤C和D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步骤B和   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步骤A和   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比较F与G,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            ,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无关.
(3)此物块的密度是     g/cm3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时注意将        (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  立、   的实像。(选填“正”、“倒”,“放大”、“缩小”、“等大”)
(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
(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B.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由上表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第3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可得到        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        移动。
(3)如图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___cm。

(2)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1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
(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小明接好如图甲所示的部分电路.在电路中还有两根导线还没连好,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时电阻最大).
开关试触时,若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其故障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A/B)移动.
(4)小明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及现象填入表中,可得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5)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得到的结论应是同一规格的小灯泡发光亮度与       (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有关.
(6)实验结束后,他与同学们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①小红同学认为该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则认为必须把灯泡换成定值电阻才行,大家通过讨论肯定了        的说法.
②小强发现电压表损坏了,老师告诉他已经没有电压表可换了,而给了他一个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小强重新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在不改变该电路连接的情况下,也能正确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正确连接电路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
A.闭合开关S、S1与a相接,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I1=        
B.保持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
C.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        .(用已知和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 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 。(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 有关,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在做“测定额定电压为2. 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

⑴他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⑵他连接实物电路如图乙并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⑶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V.记录好数据后,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表,直至其示数为       .
⑷小明按1、2、3次的实验顺序观察到小灯泡越来越亮,小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表格中的数据总结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     ,小灯泡越亮。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5
2.8
电流I/A
0.16
0.22
0.23

 
⑸若将两个这种规格的小灯泡串联后直接接在3V 电源的两端,两灯消耗的总电功率为_____________ W.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通过电阻上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电路,所用器材有:电压恒为4.5V的电源,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25Ω lA”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

U(V)
0.5
1.0
1.5
2.0
2.5
3.0
I(A)
0.1
0.2
 
0.4
0.5
0.6

 
⑴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过程中
①请在实物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要求滑片在最大阻值位置)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中所示,试分析:
表格中所缺的数据应为__  _A,得出的结论是                             
⑵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小红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用10Ω的电阻替代5Ω的电阻,此时滑片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是“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的电路之一:

⑴电路中两灯泡的规格应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实验时,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比较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⑵如图所示电路,可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
⑶请你设计“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的电路图(画在乙图虚框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辰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 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甲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选填“甲”或“乙”)透镜.

⑵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乙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⑶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沿光具座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上述问题解决后,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丙位置,光屏应在_______(选填“①”、“②”、“③”)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完整的像。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的实像。
⑸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⑹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2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老师告诉小明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与所提物体的重力大小__________;(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2)算出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
(3)如果换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需要做的额外功更________,所以机械效率更__________;(均选填“大”或“小”)
(4)关于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升越重的物体,机械效率越大
B.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C.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小
D.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

(5)在正确操作该实验时,应该沿着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若某同学在实验时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则所测得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实验相比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甲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                     _,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        (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的大小,来说明铁球对木块         的多少,从而判断出      (“铁球”或“木块”)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不计空气阻力,该实验能成功吗?答:                      
(4)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答:          若他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中,要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应为       N.

测量
序号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5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