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确定橡皮泥通过反射面A所成像的位置,图中A应选用 (选填“生活中的平面镜”或“透明薄玻璃板”),橡皮泥经A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读出如图所示各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并将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弹簧测力计示数 温度计示数 量筒示数 电能表读数
N ℃ cm3 kW·h
(1)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的特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如图所示,用铅笔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滑轮组,使人站在地上用最小的力将物体提升到很高处。
(4)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一块特别的石块,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石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所对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16丙所示,则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 g/cm3。
【3】分析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发现会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相同的漆包线和铁钉绕制成电磁铁A和B,并组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 本实验是通过 来显示磁性强弱的。
(2)分析图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 有关。
(3)接着,小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右端移动时,观察到A和B上所吸引的大头针掉落了一部分。分析这一现象,又能得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还与 有关。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活动中连接的一个实验电路:
(1)当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会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
(2)请给小明提出两种能够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① ,② 。
一台简易电动机如图所示。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成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用小刀刮去轴一端的全部漆皮,再刮去另一端的半周漆皮,并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接通电源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的转动起来。(1)电动机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2)“刮去另一端的半周漆皮”的目的是 。
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的关系 (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是否有关.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填序号)
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2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小明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有何特点”,就自制了学具.如图他分别将2个塑料“可口可乐”饮料瓶的底部和侧壁上开一个圆孔,用胶水将一块橡皮膜粘贴在圆孔上,并将水倒入瓶内,观察到2个瓶子的橡皮膜都向外凸.
(1)甲图说明了液体对 有压强.
(2)乙图说明了液体对 有压强.
我们在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表面为棉布,(b)表面为木板,(c)表面为玻璃.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在不同的表面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平面上具有相等的 初速度 ;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在 玻璃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长;
(3)从实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R=5Ω |
电压/V |
1.0 |
2.0 |
3.0 |
电流/A |
0.2 |
0.4 |
0.6 |
表二
U=3V |
电阻/Ω |
5 |
10 |
15 |
电流/A |
0.6 |
0.3 |
0.2 |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 .
由表二可得: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会/不会)。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