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图中各个实验仪器的示数:
(1)木块的长度为 mm;
(2)物体的质量为 g;
(3)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mL;
(4)物体的重力为 N.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你读出图中各种测量仪器的读数,并分别填在a、b、c处。
a. ℃ b. ㎝ c. kW·h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2)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观察到金属杆向左运动起来,实验现象说明磁场对 有力的作用,利用这种现象可以制成 机;断开开关,对调电源正、负两极,重新接入电路,再次闭合开关,观察到金属杆向 运动起来。
新学期开学,八年级学生领到了新的物理课本.
(l)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课本的宽度是 cm.
(2)一本书的质量为240g,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80c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取10N/kg)
(3)将书由平放改为立放,如图乙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如何变化?写出判断的依据,
“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1)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2)图丙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丁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小林家5月底电能表示数如图戊所示,6月底电能表示数为100.0kW·h,那么6月份他家消耗了 kW·h的电能。在某段时间内,转盘转过了400转,表示此段时间内他家用了 度电。
(1)如图1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2)如图2所示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3)如图3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小华在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路程(c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 |
s1=90 |
t1=3 |
|
s2=40 |
t2=2 |
|
①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1)请读出如图1、2所示的各测量工具读数:木块的长度是 cm;电流表的示数为 A.
(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一组同学使用了装置(如图甲所示)来完成实验.
①在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
②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沸点高于l00℃,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加盖后使水上方气压 (选填“增大”或“减小”),沸点升高,生活中 是应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③如图丙是另一组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象,从图象中发现水沸腾时温度 ,水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液态水的质量 (选填“变大”“不变”或“减少”).
④若将甲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纸板拿走,配上与甲装置相同装置,在两个装置中分别放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还可用它来探究 .
小明在家中找到了一根金属丝,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它进行了研究: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量其长度为 ;如图2所示,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 ;若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为1cm3,则该金属丝的密度为 .
(2)小明接着测金属丝的电阻,接线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 (选填“A”或“B”)端.图3中C线和D线应分别接在电压表的 和 (选填“﹣”、“3”或“15”)接线柱上.
(3)接线无误且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为 ,则该金属丝的电阻为 Ω.再测一组数据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4)小明又设计了一种方法来测金属丝的电阻,将金属丝和一定值电阻R0接入如图5所示电路,当电流表A1的示数为电流表A2的示数n倍时,金属丝的电阻Rx= R0.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下面的实验仪器:
⑴图甲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⑵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g。
⑶图丙中家用寒暑表的示数是 ℃。
⑷图丁中量筒的读数是 ml。
图甲圆柱体直径为 cm;图乙是游码在天平标尺上的位置,其表示的质量是 g;图丙温度计的读数是___ _℃。
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圆筒的直径d 为 cm;图乙所示秒表示数为 。
周末,小敏到乡下帮爷爷摘苹果,看见一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小敏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苹果的下落快慢是否与苹果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苹果下落的高度与下落的时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于是他找来一些器材,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1)小敏在探究“猜想一”时,应控制苹果的 不变,让苹果的 改变,比较苹果下落时间的长短。
(2)小敏在探究“猜想二”时,测量出同一个苹果在不同高度h1、h2、h3……下落时所对应时间为t1,t2,t3,……,并绘出h—t图象如图18所示。他结合数学上学过的“二次函数”知识猜想:“物体下落的高度可能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若要验证这一猜想,应如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方法:
(1)图中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
(2)图11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