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记录为2.35cm、2.34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 B.2.357cm | C.2.35cm | D.2.4cm |
如图是小强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 5.50cm |
B.1cm 3.50cm |
C.1mm 5.50cm |
D.1mm 3.50cm |
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
B.采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
C.测量中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产生误差 |
D.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数据的估测,其中与生活实际不符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 19cm |
C.一节课的时长约为2500s |
D.课间时同学们大声交流的声音约有70dB |
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千克、瓦特、秒等都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km | B.m | C.dm | D.cm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
B.雨燕飞行的速度大约是48m/s |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
D.人的体温大约是50℃ |
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了一物体长度,共测量了8次,记录的结果如下:5.24dm、5.23dm、5.2dm、5.245dm、5.86dm、5.25dm、5.22dm、5.24dm。则该物体地点长度是( )
A.5.233dm | B.5.31dm | C.5.23dm | D.5.2325dm |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升国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127s |
B.一个中学生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20m/s |
C.一个足球的直径约50cm |
D.空气中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可入肺颗粒物 |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35cm | B.12.34cm | C.12.50cm | D.12.36cm |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m |
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10m |
C.福州5月的平均气温约50℃ |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择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
B.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
C.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