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若干个相同的滑轮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组,分别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g取10 N/kg)
滑轮组 |
钩码的质量/g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m |
有用功 /J |
总功 /J |
机械效率 |
甲 |
200 |
0.1 |
1.5 |
0.2 |
0.2 |
0.3 |
66.7% |
乙 |
200 |
0.2 |
1.0 |
0.8 |
|
|
|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____ 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____ ____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的大小。
(3)请你帮小明填写表中空格.
(4)由数据分析可知,滑轮组乙至少是由____ ___个定滑轮和_ ______个动滑轮组成的.
(5)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
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雨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
为此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端开口、长约1m、粗细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粗细适宜的圆柱形泡沫塑料块置于玻璃管内O点处(塑料块与玻璃管内壁有适量的摩擦);其他器材还有:刻度尺、一组系有细线的质量不等的钩码、用于调整泡沫塑料块回到O点位置的木棒(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小雨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猜想一”时,应使用质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钩码从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玻璃管内由静止下落,去冲击O点的泡沫塑料块,然后用刻度尺分别测量________________,从而比较出重力势能的大小.
(2)设计探究“猜想二”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小芳想验证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她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篮球表面涂黑,使篮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如图所示.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圆斑是图中 (选填“A”或“B”),判断的依据 .同时发现,每次篮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也不相同.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他们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 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 、 有关,与 无关.
用图示装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的物重有什么关系”,分别得到三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沿竖直方向 运动。
(2)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所提升物体重力增加,机械效率 ;
(3)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所提升物体重力增加,机械效率 ;
分析主要原因(不计摩擦): 。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
使用的弹簧 |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 |
木块移动的距离 |
① |
弹簧A |
5 |
S1 |
② |
弹簧A |
8 |
S2 |
③ |
弹簧B |
5 |
S3 |
④ |
弹簧B |
8 |
S4 |
(1)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 _ __ (填序号).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②探究“温度的测量中用液面的升降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弹簧A、小球、木块按如图安装好;
②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5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_ __ 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 _ __ .
④比较分析实验数据_ __ 和 ,得出结论.
(3)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_ __ 能.
(4)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试验次数②和_ __ 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_ __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A>m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________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________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_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_有关.
(3)本次实验采用的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汽车超载、超速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模拟探究。如图,将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推动同一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 1=h 3>h 2,m 1=m 2<m 3。请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是通过 来表示的;
(2)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程度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 进行比较;
(3)研究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 进行比较;
(4)若本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学完(功率)一节后,老师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设计一种测量自己上楼功率的方案。请补充未完成的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1) ;
(2)用皮尺测出所上楼梯的总高度 ;
(3) ;
(4)上楼功率的表达式 值用该字母表示即可)。
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质量不同两个钢球 和 的质量大于 ,分别不从同的高度 和 静止开始放下,观察木块 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木块 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他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 达到探究目的。
(2)由甲、乙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有关。
(3)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 。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从 深的枯井中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为 ,物体在 内匀速从井底全部上升到井口。(不计绳重和各处摩擦)求: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拉力的功率;
(3)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求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
学习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某兴趣小组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猜想,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为此,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长木板、垫木(长宽高之比为1:2:4)、木块(带钩)、天平弹簧测力计、停表、刻度尺、细线。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完成以下题目。
(1)实验目的: 。
(2)实验器材: 。
(3)实验步骤: 。
(4)分析与论证: 。
(5)交流与评估: 。
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阳用同一实验装置,让从斜面上滚下的小钢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硬纸盒,完成以下实验。
(1)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被推的远近,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
的 越大,动能越大。对比甲、乙两次实验还可以得出:质量相同时,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 。在甲、乙两次实验中,硬纸盒所受滑动摩擦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果做乙图实验时,硬纸盒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防止因此造成硬纸盒损坏需改进乙图实验,再与甲图实验对比。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应采用以下 方法(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换用质量更小的钢球
B.给水平木板铺上毛巾
C.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
D.换用一个较重的硬纸盒
(3)若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另一因素,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选择两个 不同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
(4)小阳在原硬纸盒的上表面粘上砝码,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与 有关。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提升钩码,不计绳重和摩擦,改变钩码的数量,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1)实验时,用手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使用此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并不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而是大于物体重力的一半,其原因是 .
(3)在第③次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4)由表中实验数据计算推知: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用同一动滑轮,将不同物体提升相同高度时,物体越重,有用功______,额外功______,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_____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相同”).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 高度h/m |
有用功 W有/J |
测力计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 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
1.1 |
0.5 |
0.55 |
|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3)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
(4)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图.实验前他做了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度有关.
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斜面倾斜程度 |
斜面粗糙程度 |
木块重量G/N |
斜面高h/m |
拉力F/N |
斜面长s/m |
有用功W有/J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木板表面 |
2 |
0.1 |
0.6 |
0.5 |
0.2 |
0.3 |
67 |
2 |
较陡 |
木板表面 |
2 |
0.2 |
1 |
0.5 |
0.4 |
0.5 |
80% |
3 |
最陡 |
木板表面 |
2 |
0.3 |
1.4 |
0.5 |
0.6 |
0.7 |
86% |
4 |
最陡 |
毛巾表面 |
2 |
0.3 |
1.6 |
0.5 |
|
|
|
(1)请将上表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
(2)比较 两次实验可知猜想A是正确的.
(3)比较1、2、3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