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物质
物态变化
物质的物理特征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温度
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蒸发及其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化及液化现象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基本属性
质量及其特性
质量的估测
质量的单位换算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天平的使用
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密度及其特性
密度的大小比较
密度的计算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量筒的使用
固体密度的测量
液体密度的测量
设计实验测密度
密度与温度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物理学方法
物理常识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物质结构与物体尺度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原子的核式模型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
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新材料及应用
半导体的特点与作用
超导体的特点与作用
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纳米材料的其它知识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参照物及其选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子的热运动
电磁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
时间的估测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估测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速度与物体运动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速度的计算
运动快慢的比较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力作用的相互性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
惯性
惯性现象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力平衡的概念
平衡状态的判断
平衡力的辨别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图象的结合
力的合成与应用
力和机械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稳度和提高稳度的方法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弹力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
重力
重力大小的估测
重力的计算
重心
重力的方向
重力示意图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种类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的示意图
有关摩擦力实验的设计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杠杆及其五要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分类
力臂的画法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杠杆的应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斜面与轮轴
动滑轮拉力的计算
压强和浮力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压强
压强大小比较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连通器原理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气压计和抽水机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飞机的升力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
浮力产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浮力大小的计算
浮力的利用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回声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人耳的构成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双耳效应
音调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色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噪声及其来源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声音的综合利用
光现象
光源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光线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反射的可逆性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
凸面镜和凹面镜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光折射的可逆性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红外线
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分类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透镜的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显微镜
望远镜
生活中的透镜
电和磁
磁性、磁体、磁极
磁化
磁性材料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磁场
磁感线及其特点
地磁场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左手定则
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实用电动机的构造、特点和应用
电磁感应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交流电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音频、视频和射频信号
调制、调谐和解调
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移动通信
网络通信
光纤通信
卫星中继通信
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信息与信息传播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电话机的原理
能量
能量
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量的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观点的应用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
功的概念
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功的大小比较
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的探究实验
有用功和额外功
能量转化的现象
能量转化的应用
永动机
机械能
机械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机械效率的计算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杠杆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功率的概念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功率大小的比较
功率的计算
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功率的测量实验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大小的比较
势能大小的比较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动能的影响因素
势能的影响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与势能的应用
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能守恒条件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内能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热量的概念
内能的概念
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热量的计算
分子间的作用力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
热机
热机的效率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有关热机的计算
蒸气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原理
分子的运动
扩散现象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电流与电路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静电现象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物体带电现象
正电荷与负电荷
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
电量及其计算
等效电路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电流的形成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电流的大小
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导体
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金属导电的实质
电路的组成
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电路的三种状态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实物的电路连接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电流表的连接
欧姆定律
电压
电压的测量仪器
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电压表的连接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
电阻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阻的串联
电阻的并联
伏安法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连接
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
测电笔的使用
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安全用电原则
电路的简化与计算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电路图设计
电路的动态分析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与电能
电功的实质
电功与电能的计算
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电功的测量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功率的计算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实际电压
实际功率
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电能的输送
家用电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
能源的分类
新能源
核能
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核聚变
核裂变
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转化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
太阳能的其他相关计算
能源革命
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理想能源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火箭
超纲知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0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行星探索计划以屈原的长诗“天问”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我国首次火星飞行任务命名为“天问1号”,将开启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

火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之为“荧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直径约为地球的 53 % ,质量约为地球的 11 % ,火星表面 g 约为 3 . 7 N / kg ,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非常干燥,南北极有以固态的水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冰盖。火星表面的大气密度大约只有地球的 1 % .火星表面平均温度约为 - 55 ° C ,从冬天的 - 133 ° C 到夏日白天的将近 27 ° C ,温差很大。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约为 700 Pa ,比地球上的 1 % 还小。

(1)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若用降落伞减速,为保证减速效果,如果让你选择着陆点,应选择在地势   (选填“较高”或“较低”)的地方。火星探测器与地球之间是利用   来传递信息的。

(2)假如同一物体分别在地球和火星表面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在火星上滑行的距离会比地球上   (选填“长”或“短”),原因是   

(3)有人设想通过加热火星两极的冰盖获得液态水,从而减小地表温差这是利用了水的什么性质:   

(4)在火星上水的沸点会比地球上液态水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

来源:202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轿车已经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去年寒假,小明家新买了一辆国产小轿车,当天天气晴朗,爸爸带他一起去试车,小明拿着汽车使用说明书想要了解汽车的功能。

(1)说明书上提到该汽车上的导航系统采用的是令国人骄傲的北斗导航系统,该系统通过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实现卫星和汽车之间的信号传输。

(2)汽车启动后,爸爸不小心碰到了方向盘旁边的一个手柄,导致玻璃水喷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雨刮器自动工作,刮去了玻璃水。小明想,这么冷的天,玻璃水为什么不会凝固呢?应该是这款玻璃水的凝固点比普通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的缘故。

(3)爸爸刚把车开出不久,车窗上出现了“哈气”,雨刮器   (选填“能”或“不能”)将“哈气”快速刮去。

(4)车内空调既能调节温度,又能调节风速,还能调节出风口的吹风方向。小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果要快速提高车内整体温度,除了调节好温度和风速之外,出风口最好是向   (选填“上”或“下”吹暖风

(5)说明书上提到了“驾驶员疲劳提示”的功能,小明经仔细阅读说明书得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会智能地分析出司机的疲劳程度。如果发现司机打瞌睡,车内会立即响起警报声警示司机。如果司机连续驾驶达到 2 h ,仪表盘上会亮起一盏提示灯,提示司机休息。

①小明回家后,根据说明书对这个功能的介绍,设计了一个“驾驶员疲劳提示”的模拟电路,如图所示。当司机打瞌睡时,相当于只有开关 S 1 闭合,铁片被电磁铁 A 吸引向左偏,电铃响起(相当于警报声响起):当司机连续驾驶达到 2 h 时,相当于只有开关 S 2 闭合,铁片被电磁铁 B 吸引向右偏,灯泡亮起(相当于提示灯亮起)。图中虚线框内电源的一端已经与铁片相连,还有一根导线没有画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模拟电路的设计。

②小明按照设计,正确连接电路,上述功能均已在测试中实现。但由于两个电磁铁完全相同,在开关 S 1 S 2 同时闭合时,两个电磁铁吸引铁片的力也相同,导致铁片处于原中间位置静止不动,虚线框内电路无法接通,电铃和灯泡都不工作。这相当于司机连续驾驶 2 h 的同时又恰好打瞌睡,但警报系统不工作,无法起到警示作用。结合学过的“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小明只在原电路中又连入了一个阻值合适的定值电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在后面横线处写出这个定值电阻是与哪个电磁铁如何连接的:   

来源: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较难

下面几幅图是课本中或课堂上常做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如图(a),给密绕在铁钉上的导线通电,通过现象,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2)图(b)中,导线的一端接电池一极,另一端与电池另一极时断时续接触,说明断断续续的电流可产生
(3)图(c)所示在密闭玻璃罩内放如下装置: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履盖并倒置悬挂;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静置的小磁针。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则玻璃杯中水和塑料片将,音乐芯片的声音将,小磁针

来源:2015届江苏南京鼓楼区中考二模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隐形飞机
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的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使雷达等防空探测器不能够早期发现来实现的。
为了减弱飞机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这种飞机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非常规布局,消除小于或等于90°的外形夹角,减小飞机的横截面,同时改变外形减少雷达回波。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采用矩形设计并朝上翻。在材料使用上,大量采用宽波段吸波性轻质耐热复合材料,并在表面涂覆放射性同位素涂层,吸收雷达波和红外辐射,而造成雷达测量上的误差,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此外,发动机还常采用了楔形二元喷管。外壳、机匣采用蜂窝状结构,使红外辐射降低90%,噪声也大为减小,真正做到不见其身、不闻其声。
(1)在晴好天气无遮挡情况下人眼的观察范围是2km,若此时空中一架距人1500m的隐身战机,仅凭人眼(能/不能)发现。
(2)下列飞机中,从外形来说隐身效果最差的是

A B C D
(3)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主要是为了减少雷达对(红外线/紫外线)的探测。
(4)隐形战机的噪声是在减弱的。
(5)隐形飞机的机身材料选择时,下列考虑不正确的是

A.熔点高 B.密度小 C.反射能力强 D.热辐射弱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阜宁县初二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较难

学会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探究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好方法。
(1)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也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
它应用了物理声、光、热、力、电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把表格中内容用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简要地填写完整:

汽车上的装置
水箱里面用
水做冷却剂
方向盘
汽车导航仪
汽车喇叭
利用的物理知识




(2)汽车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些社会问题,人们已经致力于研究利用电能来做动力的新型汽车。如图所示,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工作过程中,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部件是( )

A.电动机 B.发动机
C.发电机 D.逆变器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下学期适应训练(二模)物理试题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下面几幅图是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a装置探究平面成像特点,选择透明玻璃板的目的
(2)图b装置可探究跟电阻的大小关系;
(3)图c说明:断断续续的电流可产生
(4)图d铁钉可以在石蜡上留下刻痕,这是因为铁的 比石蜡大。

来源:2013届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较易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面站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由于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36000 km,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恰好与地球自转一周时间(23 h 56 min 4 s)一致,从地面看上去如同静止不动。3颗相距120°的卫星就能覆盖整个赤道圆周。故卫星通信易于实现越洋和洲际通信,最适合卫星通信的频率是1—10 GHz频段,即微波频段。
(1)卫星通信是远距离的无线通信,要从卫星上接收信号必须在地面上建立__________。
(2)关于同步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B.同步卫星和月球一样每天绕地球一周
C.同步卫星固定在空中一直不动
D.作为传播微波的中继站,地球上空的同步卫星越多越好

(3)频率为1—10 GHz的电磁波对应的波长是多少?
(4)赤道上的地面站向卫星发射信号需要多长时间?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中等

请你阅读并解决几个问题:微波炉是现代家庭中的烹饪工具,接通电源后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故称为微波.微波有以下重要特性:①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②微波遇到金属物体,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地发生反射;微波遇到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等,会像光透过玻璃一样顺利通过.③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④过量的微波照射对人体有害.
(1)通过短文的阅读,在微波炉中应选用下列哪种容器来加热饭菜( )

A.不锈钢盆子 B.铁盆子 C.玻璃盆子 D.铜盆子

(2)微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m/s.
(3)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玻璃炉门内侧应装有,(选填“金属网罩”或“非金属网罩”)你的理由是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较易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图,在一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 甲图:通过真空罩可以看到手机来电显示灯在不断闪烁,说明电磁波
(2) 乙图: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制作
(3)丙图:口吹硬币跳过栏杆,说明
(4) 丁图: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北卷)物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较易

下面几幅图是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a装置探究平面成像特点,选择玻璃板的目的
(2)图b装置可探究跟电阻的大小关系。
(3)图c说明:断断续续的电流可产生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较易

手机是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话-----移动电话,其原理是将接受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并听到铃声
②不断抽出瓶中空气,并再次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铃声逐渐微弱,直至最后听不到铃声。反复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接着将空气灌入瓶内,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到铃声。
(1)以上什么现象能证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空气?
答:(填番号)。
(2)以上什么现象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填番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