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明用手使劲捏玻璃瓶,细玻璃管内的水面就会上升,通过观察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就能判断玻璃瓶受压后发生了微小形变。这种把微小量放大有利于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称为“微小量放大法”。下列各选项的实验中应用了与此相同实验方法的是 ( )
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
B.磁场中的磁感线是确实存在的 |
C.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N极 |
D.磁感线是由铁屑构成的 |
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只与电流方向有关。 |
B.光纤不导电,不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所以光纤通讯不会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
D.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只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 |
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看不见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
B.磁场是由疏密不同的磁感线组成的 |
C.电流周围的小磁针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
D.磁体具有磁性,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以利用风吹草动来研究”,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物理问题所用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
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电灯发光来研究 |
C.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用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研究 |
D.无线电波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水波来研究 |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 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③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④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②和④ | D.③和④ |
一位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发现随身携带的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在竖直方向,且N极朝下,则他所处的位置是( )
A.赤道附近 | B.地理南极附近 | C.地理北极附近 | D.一座山顶上 |
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理的正南方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偏角,世界上最早准确地记述这一事实的学者是( )。
A.丹麦的奥斯特 | B.德国的欧姆 | C.英国的法拉第 | D.中国的沈括 |
有几位同学讨论磁感线时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磁体周围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
B.磁感线并不存在,是一种假想的线 |
C.通电螺线管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是从S极到N北极 |
D.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就是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
关于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在磁场中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眼睛看不见罢了 |
B.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 |
C.磁感线是一系列曲线,不可能是直线 |
D.有磁感线的地方不一定有磁场 |
关于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甲可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 B.甲实验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C.乙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 D.乙实验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
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
C.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
D.物理学中, 把小磁针静止时S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 )
A.沈括 |
B.牛顿 |
C.奥斯特 |
D.法拉第 |
下列物体不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是
A.铝棒 | B.地球 | C.指南针 | D.通电导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