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
C.图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
D.图丁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
平静的湖面映出岸边的景物.在这个现象中“平静的湖面”相当于( )
A.凸透镜 | B.凹透镜 | C.平面镜 | D.凹面镜 |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 |
B.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 |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
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 。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甲
(2)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如图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乙
(3)如图丙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丙
(4)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丁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B点.
丁
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
C.假设从顾客脚部发出的光线,与平面镜形成30°角;而反射光线进入顾客的眼睛时,和水平形成70°角,则θ=75° |
D.假设从顾客脚部发出的光线,与平面镜形成30°角;而反射光线进入顾客的眼睛时,和水平形成70°角,则θ=80° |
小明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 。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 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选填“甲”或 “乙” )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下列对生活生产中光现象的应用,解释合理的是( )
A.电视遥控器使用的紫外线是不可见光 |
B.皮影戏是主要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
C.投影仪上的平面镜是为了使成在屏幕上的像更大 |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
某同学利用两支同样的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一支 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
(2)他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两支蜡烛,请画出该同学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