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          (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       放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            

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如表二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来源:2018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婷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她在探究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2)她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4)她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并用       去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来源: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月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和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把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分别置于图中位置,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右侧,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到像与物大小      ,此时蜡烛B位于图中      cm刻度线处。

(3)将蜡烛B移去,在该处放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将玻璃板换成焦距10cm的凸透镜,光屏仍位于原处,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       (选填“实”或“虚”) 像。

来源:2017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三只凸透镜:①焦距为10cm、②焦距为15cm、③焦距为20cm。将其中一只凸透镜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适当调整点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则选用的凸透镜是   (选填“①”、“②”或“③”),此时烛焰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屏上找不到烛焰像,为了探究此时烛焰像的特点,眼睛应在凸透镜  (选填“左”或“右”)侧观察,会看到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烛焰像。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保持点燃蜡烛在35cm刻度线处位置不变,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厚度为     (选填“2mm”或“5mm”)的玻璃板;再将光屏换成等大的蜡烛,并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所成蜡烛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7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小丽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选择两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填符号)

A.像和物的大小 B.像的虚实

C.物距和像距 D.像的倒正

(2)为了在水平桌面上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玻璃板的放置必须与水平桌面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5)小丽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来源:2017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强同学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       放置。

(2)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           (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相同,目的是为了比较                   

(4)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填字母)

A.平面镜成虚像

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5)实验中,小强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雨石同学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小强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6)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强同学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原来位置上放一个光屏,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小强同学的做法

        (填“正确”或“错误”)的。

来源:2017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次探究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i

30°

45°

60°

∠r

30°

45°

60°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如图甲所示,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并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如表所示,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在反射现象中,               ;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沿OE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在乙图中将硬纸板向前后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丙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信息如图丁所示。小明将白纸PQ对折,发现A和A′、’B和B′、C和C′分别重合由此得出结论是: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拿掉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放在一张白纸,在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来源:2017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       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A.2cm B.1cm C.0.5cm D.0cm。

来源:2016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选填“A”或”B“) 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 (选填“>”、”<”或“=”)。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来源: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勇看到自己离镜子越远,像越小。于是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1)小勇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在薄玻璃板前点燃,小勇应在蜡烛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              

(2)将蜡烛A向左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得出:物体远离平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勇又找来一些实验器材,想继续探究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①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②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一次出现清晰的像,对比两次光屏上像的大小得出: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所成的像变  (选填“大”或“小”)。

(4)小勇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他放置的应该是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3-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0cm处,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物理试卷(森工、农垦)
  • 更新:2021-03-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3)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3-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完成下列实验: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①实验时应选      (“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

②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来源: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3-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