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晓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如图,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下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入射角 |
15° |
30° |
60° |
反射角 |
15° |
30° |
60°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 ,并取来了两个 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 (选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再分别测量 _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 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 ,无论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 ,小华都看不到棋子 与棋子 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 ,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 与棋子 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 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 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 与棋子 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 ,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 。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 和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 和 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0 |
5.00 |
8.00 |
10.00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2 |
5.00 |
8.10 |
10.00 |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 处移动至 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 和 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 和像距 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物距 |
3.39 |
5.11 |
6.39 |
像距 |
5.22 |
6.51 |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如图甲所示是小林“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其中A、B蜡烛完全相同,玻璃板固定在50cm处。
(1)小林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A蜡烛固定在10cm处,发现B蜡烛在90cm处时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3)B蜡烛能跟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在图乙中,若图中的人走下桥,她们在水中的像大小 。
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 "或" " 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木块的位置 |
保持不变 |
||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 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 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移去蜡烛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 呈现蜡烛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 像。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2甲的实验中温度计使用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此时水温为 ;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
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小薇同学探究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1)先将光具座上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至 ;
(2)移动蜡烛,光屏上呈现了烛焰的清晰像,如图所示,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她想用大小合适的玻璃板替换凸透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现有厚、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 的玻璃板;
(4)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光具座上的刻度可以方便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关系。
如图所示,是小顺同学利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木板、白纸和铅笔等器材“探究平面成像特点”的装置。
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明亮”或“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
②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关系。
③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 像。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 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 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处(选填“ ”或“ ” 。
(2)小杜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乙示数的“温度 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或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的 处时,玻璃板后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 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 ,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 中点且垂直 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 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 (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在此成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