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如图所示是某载人潜水器,它可以在4500米的水下连续工作。若海水密度约为 1 . 0 × 10 3 kg / m 3 ,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的总质量为 18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潜水器在海面上漂浮时浮力大于重力

B.

潜水器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浮力大小实现的

C.

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浮力为 1 . 8 × 10 5 N

D.

潜水器在海面下4500米处作业时,受到的海水压强为 4 . 5 × 10 6 Pa

来源:2021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9-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甲放在乙的中央。若乙的边长是甲的2倍,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它们分别放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时上下表面都处于水平位置,正方体乙漂浮且有 的体积浸入水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的质量之比

B.

甲、乙的密度之比

C.

甲、乙慢入水中的深度之比

D.

甲、乙在水中静止时所受浮力之比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B卷
  • 更新:2021-09-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 A B 用不可伸长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 A 刚好完全浸没入水中,细线被拉直。已知 A 6 N B 受到的浮力为 8 N A B 密度之比为 3 : 5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ρ = 1 . 0 × 10 3 kg / m 3

A.

B 受到的重力为 10 N

B.

细线对 A 的拉力为 1 N

C.

A 的密度为 0 . 75 × 10 3 kg / m 3

D.

B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

来源: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9-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质量不计)底面积为 10 - 4 m 2 ,将一体积为 2 × 10 - 4 m 3 的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有 1 5 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用一根质量和体积不计的细线把容器底和木块底部中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已知:水的密度为 ρ = 1 . 0 × 10 3 kg / m 3 g = 10 N / kg ) (    )

A.

木块的密度为 0 . 8 × 10 3 kg / m 3

B.

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160 g

C.

浸没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 0 . 6 N

D.

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

来源: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王同学做了下面几个家庭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甲,缓慢拉动纸片,鸡蛋未落入杯中,说明鸡蛋不受重力

B.

图甲,快速抽出纸片,鸡蛋落入杯中,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C.

图乙,鸡蛋悬浮在盐水中,说明鸡蛋密度大于盐水密度

D.

图乙,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增加盐水浓度鸡蛋将下沉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1年4月,海南舰在三亚某军港交接入列。海南舰作为海上大型作战平台,备受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海南舰在海面静止时,甲板上的飞机起飞后,受到的浮力不变

B.

在加速靠近海岛的过程中,船舱内的坦克相对于海岛是静止的

C.

舰船电力由柴油发电机提供,发电机原理跟家用电风扇原理相同

D.

因流速大压强小,两军舰在海上并列航行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的某一位置(如图实线所示),若用一细铁丝(铁丝体积不计)将铁块轻轻向下压较长一段距离后(如图虚线所示),气球受到的浮力、气球和铁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    )

A.

变小,下沉、变小

B.

变小,下沉、不变

C.

不变,悬浮、变小

D.

不变,悬浮、不变

来源: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物理小组利用体积为 170 c m 3 的潜水艇模型(忽略进气、排气管的体积),探究潜水艇在水中如何实现上浮或下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ρ = 1 . 0 × 10 3 kg / m 3 ,取 g = 10 N / kg ) (    )

A.

模型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1 . 7 N

B.

模型浸没后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C.

若要让悬浮的模型上浮应使模型中进水

D.

潜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过改变自重实现的

来源:2021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寻梦"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沉(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

B.

"潜水艇"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

C.

"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

D.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

来源:2021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木棒的一端缠绕几圈细铜丝,制成一支简易液体密度计,将其先后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相同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且放入密度计后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是F 、F ,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是ρ 、ρ ,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分别是p 、p ,则(  )

A.

A F <F

B.

F >F

C.

ρ >ρ

D.

p <p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当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

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B.

甲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C.

乙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大

D.

乙容器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大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他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将(  )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来源: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测量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成功制作测量工其需要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小慧通过自制密度计。体验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劳动过程。她在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密度计(未标刻度)。该密度计放在水和酒精中时均竖直漂浮,露出液面的长度用L表示(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g/cm 3,水的密度为1.0g/cm 3。为了给简易密度计标刻度,小慧将该密度计放入酒精中,密度计静止时L为6cm,她在密度计上距顶端6cm处标记刻度线,该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为0.8g/cm 3。小慧将该密度计放入水中,密度计静止时L为8cm,她在密度计上距顶端8cm处标记刻度线,该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为1.0g/cm 3。利用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密度计上对应密度值为1.25g/cm 3的刻度线到密度计顶端的距离为(忽略铜丝的体积)(  )

A.

9.2cm

B.

9.6cm

C.

10cm

D.

10.4cm

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体积相等的 a b 两个物体在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 (    )

A.

物体 a 的密度大

B.

物体 b 受到的浮力小

C.

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小

D.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来源: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的烧杯,分别盛有 A B 两种不同液体,此时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静止后,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没有液体溢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烧杯中液体 A 的密度小于乙烧杯中液体 B 的密度

B.放入小球后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力大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

D.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9-0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