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A |
铜 |
60 |
0.76 |
B |
铜 |
60 |
0.89 |
C |
铜 |
60 |
1.02 |
D |
铜 |
80 |
0.76 |
E |
铜 |
|
|
F |
铜 |
100 |
0.76 |
G |
钢 |
80 |
1.02 |
H |
尼龙 |
80 |
1.02 |
I |
尼龙 |
100 |
1.02 |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研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下落的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猜想】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小球编号 |
1 |
2 |
3 |
4 |
5 |
小球质量 |
2 |
5 |
5 |
5 |
45 |
小球半径 |
0.05 |
0.05 |
0.10 |
0.25 |
0.15 |
小球的收尾速度 |
16 |
40 |
10 |
1.6 |
? |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拓展应用】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 。
(3)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 。
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各一个、一块已调零的电流表、两个开关、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如果流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保持不变,则电阻R1与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2的总功率P与电阻R2的关系式为:(k和b为常量)。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其中第 方法与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方法相接近。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 和 。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同时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
大理石 |
玻璃板 |
木板 |
棉布 |
毛巾 |
海绵 |
反射声音 的强弱 |
最强 |
强 |
强 |
较强 |
弱 |
几乎听不到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间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 (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 、高度 、圆柱体底面积 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 |
物体 |
底面积 |
高度 |
海绵被压下深度 |
1 |
合金甲圆柱体 |
10 |
5 |
0.5 |
2 |
合金甲圆柱体 |
10 |
10 |
1 |
3 |
合金甲圆柱体 |
20 |
10 |
1 |
4 |
合金乙圆柱体 |
10 |
5 |
1.5 |
5 |
合金乙圆柱体 |
10 |
10 |
3 |
6 |
合金乙圆柱体 |
20 |
10 |
3 |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 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 有关。
(3)分析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 ,圆柱体合金的高度为 ,底面积为 。表达式为 。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 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6分)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的弦震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
琴弦材料 |
琴弦的长度L/m |
琴弦的横截面面积S/mm2 |
A |
钢 |
20 |
0.3 |
B |
钢 |
20 |
0.7 |
C |
尼龙丝 |
30 |
0.5 |
D |
铜 |
40 |
0.5 |
E |
尼龙丝 |
40 |
0.5 |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填字母代号)。这里用到了______________的方法研究的。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①实验研究 ②分析归纳 ③提出问题 ④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在“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实验中,燃烧不同燃料分别给两个烧杯中的水加热: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图中横杆、温度计、铁圈、燃具四个器件的安装顺序应是 (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以及方便比较,在实验中应让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两烧杯中水的质量、以及两个烧杯都应保持 。
(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 J/kg。
(4)通过实验得到燃料的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小,这是因为 。
(5)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的本领”,需要作一定的改变:
A.两个烧杯中要分别放入 的水和煤油,并且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
B.实验中用 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C.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能够 。
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 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 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 、 、 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 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
|
|
|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 米 |
0.5 |
0.4 |
0.3 |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 牛 |
1.90 |
1.78 |
1.66 |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② 。
(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后,同学们知道了当气流吹向机翼时,飞机会获得升力,并且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流速越大,飞机获得的升力也越大。为了探究飞机获得的升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 打印机制作出大小不同的纸机翼模型进行风洞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用传感器测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1)研究人员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飞机获得的升力与机翼投影面积的关系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分析数据,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此实验选用三组不同的风速分别进行是为了 。
机翼投影面积 |
风速为 时飞机获得的升力 |
风速为 时飞机获得的升力 |
风速为 时飞机获得的升力 |
0.01331 |
0.032 |
0.027 |
0.023 |
0.00998 |
0.023 |
0.021 |
0.017 |
0.00665 |
0.015 |
0.013 |
0.011 |
(2)通过上述信息分析可知: (选填"大于"或"小于" 。
(3)研究人员又探究了飞机获得的升力 与迎角 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你得出的结论是 。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 厘米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气泡数 个 |
18 |
15 |
10 |
8 |
6 |
4 |
2 |
0 |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现象:
现象一:如图1所示,将两个相同的鸡蛋先后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鸡蛋甲落到地板上,摔烂了;而鸡蛋乙落到一块海绵上,完好无损。此现象说明鸡 蛋受到的撞击力较小(填“甲”或“乙” 。
现象二:如图2中 所示,一根细线拴着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然后释放,重物可以把细线拉断;如图2中 所示,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该重物,细线就不会被拉断。此现象说明细线中的拉力是图 中的较小。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或“缓冲”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呢?
①现象一中,鸡蛋甲从接触地板到摔烂的时间为 ,鸡蛋乙从接触海绵到抵达最低点的时间为 ,则 (填“ ”、“ ”或“ ” 。
②现象二:图 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它断开的时间为 ;图 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物体下落到最低点的时间为 ,则 (填“ ”“ ”或“ ” 。
(2)综上分析,导致上述现象中两个力变小的可能原因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先后三次让同一个同学骑同一辆自行车,从斜坡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每次到达坡底进入同一水路面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捏刹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捏刹车的用力情况 |
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 |
1 |
较小的力 |
|
2 |
较大的力 |
|
3 |
更大的力 |
|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质量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要使物体停下来作用 越长,作用力越 。
(4)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人从高处跳到地面上时,膝盖会无意识的弯一下,这是通过
而 地面对人的冲击力。
(5)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缓冲知识的是 。
.自行车坐垫上装减震弹簧
.跳远时跳到沙坑里
.装修时用橡胶锤敲打地砖而不用铁锤
.用撬棒撬石头
小柯在课外活动时,偶然将两个弹性球叠放在一起同时自由下落,发现上面小球反弹的高度大于下落的高度。于是,他想探究同一个上面小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两个弹性球下落的高度有关;②与下面弹性球的质量有关;③与下面弹性球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柯选取了质量为 的 球作为上面的反弹小球,用体积相同的 、 、 三个球分别作为下面的弹性球,如图所示, 、 两球质量相同但材料不同, 、 两球材料相同但质量不同,小柯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了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下面弹性球 |
质量 |
下落高度 |
球反弹高度 |
1 |
|
0.5 |
0.9 |
1.6 |
2 |
1.1 |
1.9 |
||
3 |
1.3 |
2.1 |
||
4 |
|
0.5 |
0.9 |
1.7 |
5 |
1.1 |
2.0 |
||
6 |
1.3 |
2.5 |
||
7 |
|
0.8 |
0.9 |
2.2 |
8 |
1.1 |
2.3 |
||
9 |
1.3 |
2.8 |
(1)小柯实验选取的测量工具有电子秤和 。
(2) 球下落过程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它的 能。
(3)比较三次实验序号 ,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下面弹性球的质量、材料等条件一定时,下落高度越高,上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越高。
(4)比较实验序号4、7(或5、8或6、 ,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下面弹性球的材料、下落高度等条件一定时, ,上面弹性球反弹的高度越高。
(5)为了探究猜想③,除了选取 球作为上面的反弹小球外,还应在 、 、 三个弹性球中选择 两球进行实验。
(6)实验表明,每次所测 球反弹的高度总比下落高度要高,是因为在两球碰撞时下面弹性球对上面 球做功,使 球机械能总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这一现象 (选填“违背”或“不会违背” 能量守恒定律。
小红用弹簧测力计、铁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
(2)由甲、乙、丁图可探究的问题是 。
(3)由甲、丁、戊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添加合适的物体设计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 。
在观察物体发声时,小明感到困惑: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他猜想:可能跟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探究猜想是否正确.她利用A、B、C、D四根橡皮筋设计并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编号 |
松紧 |
长短 |
粗细 |
声音的高低 |
A |
松 |
100cm |
粗 |
低 |
B |
松 |
100cm |
细 |
中 |
C |
松 |
50cm |
细 |
高 |
D |
紧 |
50cm |
细 |
最高 |
(1)比较编号A与B可得:声音高低与声源 有关;
(2)比较编号 与 可得:声音高低与声源长短有关,声源越短,声音就越 ;
(3)比较编号C与D可得: ;
(4)小明由此分析,弹奏吉他时,左手在同样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细弦相比较,右手弹奏时,按 弦发出的声音音调更高.
(5)该实验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是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