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 |
B.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 |
C.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 |
D.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 |
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 |
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 |
C.油锅里是醋和油的均匀混合液,沸点低 |
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 |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
C.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
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
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 |
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 |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7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
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R600a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R600a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600a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
B.R600a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
C.R600a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
D.R600a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
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由于( )
A.室内的灰尘落到了镜片上 | B.室内的水蒸气落到了镜片上 |
C.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 | D.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汽化 |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洗过的湿毛巾被晾干 |
B.冰箱中取出的冰棍结上“白霜” |
C.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
D.冰天雪地里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 |
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3题“用纸盒可以烧开水”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盒却没有烧着.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
A.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
B.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
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
D.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