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如图1,在 ABC 中, AB 6 cm AC 5 cm CAB 60 ° ,点DAB的中点,线段 AC 上有一动点E,连接DE,作DA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得到 DF ,过点F FG AB 于点G.设AE两点间的距离为 xcm F G 两点间的距离为 ycm

小军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因变量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军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列表:如表的已知数据是根据AE两点间的距离x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xy的几组对应值:

x/cm

0

0.51

1.03

1.41

1.50

1.75

2.20

2.68

3.00

3.61

4.10

4.74

5.00

y/cm

0

0.94

1.91

2.49

  

2.84

3.00

2.84

2.60

2.00

1.50

0.90

0.68

请你通过计算补全表格;

(2)描点、连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如图2),描出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 x y ,并画出y关于x的图象;

(3)探究性质:随着x值的不断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  

(4)解决问题:当 AE + FG 2 时,FG的长度大约是  cm(保留两位小数).

来源: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亮在学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点 D BC ̂ 上一动点,线段 BC = 8 cm ,点 A 是线段 BC 的中点,过点 C CF / / BD ,交 DA 的延长线于点 F .当 ΔDCF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 BD 的长度.

小亮分析发现,此问题很难通过常规的推理计算彻底解决,于是尝试结合学习函数的经验研究此问题.请将下面的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1)根据点 D BC ̂ 上的不同位置,画出相应的图形,测量线段 BD CD FD 的长度,得到下表的几组对应值.

BD / c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CD / cm

8.0

7.7

7.2

6.6

5.9

a

3.9

2.4

0

FD / cm

8.0

7.4

6.9

6.5

6.1

6.0

6.2

6.7

8.0

操作中发现:

①“当点 D BC ̂ 的中点时, BD = 5 . 0 cm ”.则上表中 a 的值是 5.0 

②“线段 CF 的长度无需测量即可得到”.请简要说明理由.

(2)将线段 BD 的长度作为自变量 x CD FD 的长度都是 x 的函数,分别记为 y CD y FD ,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画出了函数 y FD 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 CD 的图象;

(3)继续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所需的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 ΔDCF 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 BD 长度的近似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来源:2020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5-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在 ΔABC 中, AB = AC = 6 cm BC = 8 cm ,点 D BC 的中点, BE = DE ,将 BDE 绕点 D 顺时针旋转 α ( 0 α 83 ° ) ,角的两边分别交直线 AB M N 两点,设 B M 两点间的距离为 xcm 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 ycm

小涛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 y 随自变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涛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列表:下表的已知数据是 B M 两点间的距离 x 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 y x 的几组对应值:

x / cm

0

0.30

0.50

1.00

1.50

2.00

2.50

8 3

3.00

3.50

3.68

3.81

3.90

3.93

4.10

y / cm

  

2.88

2.81

2.69

2.67

2.80

3.15

  

3.85

5.24

6.01

6.71

7.27

7.44

8.87

请你通过计算,补全表格;

(2)描点、连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描出表格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 ( x , y ) ,并画出函数 y 关于 x 的图象.

(3)探究性质:随着自变量 x 的不断增大,函数 y 的变化趋势:  

(4)解决问题:当 MN = 2 BM 时, BM 的长度大约是   cm .(保留两位小数).

来源: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a卷)
  • 更新:2021-04-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与弦所围成的图形的外部的一定点,上一动点,连接交弦于点

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对于点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的长度的几组值,如下表: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位置5

位置6

位置7

位置8

3.44

3.30

3.07

2.70

2.25

2.25

2.64

2.83

3.44

2.69

2.00

1.36

0.96

1.13

2.00

2.83

0.00

0.78

1.54

2.30

3.01

4.00

5.11

6.00

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  的长度是自变量,  的长度和  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时,的长度约为  

来源: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1-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与弦所围成的图形的内部的一定点,是弦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已知,设两点间的距离为两点间的距离为两点间的距离为

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的几组对应值;

0

1

2

3

4

5

6

5.62

4.67

3.76

  

2.65

3.18

4.37

5.62

5.59

5.53

5.42

5.19

4.73

4.11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为等腰三角形时,的长度约为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1-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对弦上一动点,过点于点,连接,过点于点.已知,设两点间的距离为两点间的距离为.(当点与点或点重合时,的值为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的几组值,如下表:

0

1

2

3

4

5

6

0

2.0

2.3

2.1

  

0.9

0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已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为等腰三角形时,的长度约为  

来源:2017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 更新:2021-01-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