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 |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 |
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必能裨补阙漏
(3)猥自枉屈 (4)后值倾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成祖不杀孝孺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燕兵遂渡江 (2)或劝帝他幸 (3)即事不计 (4)成祖颔之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以待援兵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
B.其人视端容寂欲穷其林 |
C.成祖颔之肉食者谋之 |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躬耕于南阳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你是如何理解“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这句话的?请简要回答
(
贞元十九年,子厚又例①谪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为深博无涯涘。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②钱约不时赎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③,足相当,则使归。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⑤,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者,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注释】①子厚:柳宗元的字。例:依照惯例。 ②质:典当,抵押。 ③佣:受雇佣所得。④观察使:官名。 ⑤拜疏:向皇帝上奏章。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悉令赎归( ) ⑵比一岁( )
⑶当诣播州( ) ⑷益自刻苦(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不戚戚于贫贱 |
B.誓生死不相背负至于负者歌于途 |
C.无辞以白其大人不以物喜 |
D.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而君逆寡人者 |
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其 俗 以 男 女 质 钱 约 不 时 赎 则 没 为 奴 婢。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
⑵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文中的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ǒu):宽恕。
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 )
A.又留蚊于素帐中 |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苛政猛于虎也 |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 反: ②君若宥之 若:
③请生之 生: ④如鲍叔之言 如:
翻译下列句子。
(1)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译: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小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 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使子路问之( ) (2)何为不去也( )
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岁赋其二( ) (2)几死者数矣( )
(3)更若役 ( ) (4)汪然出涕 ( )
翻译句子。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永州之野的“异蛇”,其毒无比,当能“当其租入”时,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用文中原话回答)
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收族为意( )(2)稍稍宾客其父(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作者“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
B.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
C.《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
D.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采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天下缟素 ( ) ③长跪而谢之( ) ④寡人谕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 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阅读与赏析(49分)
(一)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下列句中的“之”和“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 B.楚人怜之 |
C.何陋之有 | D.辍耕之垄上 |
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齐事秦昭王 事: ②大破之 破: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 北: ④信任贤之 贤:
翻译下列句子
(1)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翻译:
(2)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翻译: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翻译: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8分)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②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羲之之书晚乃善与朱元思书 |
B.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同舍生皆被绮绣 |
C.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方其远出海门 |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羲之之书晚乃善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C.又尝自休于此邪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D.今为州学舍不足为外人道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并谈一谈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天下缟素 ( ) ③长跪而谢之( ) ④寡人谕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 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B.与儿女讲/论文义 | C.即/公大兄无/奕女 |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 (4)下车(引)之( )
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 (2)吾日三省吾身 省: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博学而笃志 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孔子认为应该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孔子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的?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