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蓄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他日见某公,而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节选自《聊斋志异•鸽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C.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宝剑赠壮士”的愿望。
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
C.张幼量按照鸽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
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峰回路转 |
回:挺拔 |
②太守自谓也 |
谓:对……说 |
B.①云归而岩穴暝 |
暝:昏暗 |
②野芳发而幽香 |
芳:花 |
C.①泉香而酒洌 |
洌:清 |
②杂然而前陈者 |
陈:摆开 |
D.①而乐亦无穷也 |
亦:也 |
②已而夕阳在山 |
已而:不久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㛃④竿取之。麂行草葬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实,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惑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㛃jié:同“洁”。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
②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
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2)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柳下惠不羞污君①,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②而不怨,厄穷而不悯③。
﹣﹣《孟子》
[注释]①污君:坏的君王。②佚:散失。③悯:愤懑。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戒之曰(谨慎)
B.与民由之(遵从)
C.不羞污君(以……为羞)
D.进不隐贤(在朝廷做官)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此之谓大丈夫。
②柳下惠不羞污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4)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任末 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 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③,削荆 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 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 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1)解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腰白玉之环
②媵人持 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 被绮绣
④常以净衣 易之
(2)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盖余 之勤且艰若此 |
谓 之行尸走肉 |
B.计日 以还 |
以记其事 |
C. 或遇其叱咄 |
或依林之下 |
D. 则又请焉 |
则何以成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皆以美于徐公。
(5)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的"序"重在赠言,乙文的"记"旨在劝谏。
B.甲文详细记叙、生动描写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专心治学;乙文简要概述,细致描写了任末求学不易、条件之艰,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C.甲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叙描相融,注重细节,言辞恳切,极富感染力。
D.甲文语言朴实,字字辛酸,但并未嗟叹,认为学之成就不在于环境优越,而在于主观努力;乙文语句凝练,情真意切,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响求学与成功。
(6)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你谈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
文言文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 ①田者。父怒,挞 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③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
耳:而已,罢了 |
B.安阳韩性而 异之 |
异:不同 |
C.父怒,挞之,已而 复如初 |
复:又 |
D.冕小儿,恬 若不见 |
若:好像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 更刮目相待 |
是日 更定矣 |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旦 |
每至晴初霜 旦 |
C.冕因去,依僧寺 以居 |
策之不 以其道 |
D.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
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古诗鉴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2)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 ①,加涂其上 ②,必将挠 ③.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④。"高阳应曰:"缘 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 苦而不平
②室之始成也 善
(2)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4)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④孰与昧行乎:点亮蜡烛的光亮,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1)填空。
①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 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②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 ,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炳烛之喻。
(2)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 于畎亩之中 |
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
B.百里奚举于 市 |
愿为 市鞍马 |
C.必先苦 其心志 |
其喜洋洋者矣 |
D.征于 色 |
天山共 色 |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 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 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 ③ 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 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 ⑤瓜李,遂夤缘 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 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 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园已 易主
②晚乃 步出城东
③以后会未可 期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客尚欲饮, 而予忽兴尽 |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
B.此木不 为人所喜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C.往憩 于尚氏之第 |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 于齐 |
D.时何氏 方作堂竹间 |
方其远出海门 |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①,欧阳公 ②作州之二年,构 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 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 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 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伛偻提携 |
伛偻: |
|
②泉香而酒 洌 |
洌: |
|
③ 杂然而前陈者 |
杂然: |
|
④则必 即丰乐以饮 |
即: |
|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 而渔 |
则必即醒心 而望 |
B.行者休 于树 |
所欲有甚 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
C.以见夫群山 之相环 |
无丝竹 之乱耳(《陋室铭》) |
D.醒能述 以文者 |
君子深造之 以道(《孔孟论学习》) |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