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阅 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有仙则___________ ⑵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 ⑶不不枝_____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
《爱莲说》中写“菊之爱”、“牡丹之爱”有哪些作用?(3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便还家:    (3)无论魏晋:   (4)处处之:
翻译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题目。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曹操比袁绍己所不欲,勿施
B.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杂然前陈者
C.高祖之以成帝业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
D.犹鱼有水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得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B.文段指出孙权具有政权、地理和民心的优势,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C.诸葛亮提出刘备应遵循“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方针。
D.诸葛亮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高祖的成功像曹操、孙权一样都因用人得当。

阅读下面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解释“坐断”的意思。
                                                                                    
(2)“生子当如孙仲谋”,请分析词人用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0分,每空2分)
【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薄暮冥冥 薄:迫近
B.沙鸥翔集 集:集合
C.人不对  对:回答
D.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屋舍俨然
B.满目萧然
C.百事也尽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
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
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B.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文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又何焉(                ) ②弗敢也(                )
③公问其(                ) ④望其旗(                )
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从他入见后与庄公的对话中,你是怎样理解庄公之“鄙”与曹刿的“远谋”的?
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曹刿的指挥下,弱小的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战胜了强大的齐国。用你的话说说,他在战斗中是怎样选择时机进攻和追击齐军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曹刿论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问其逐之 B.战长勺/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C.先帝不以臣卑/肉食者 D.之属也/志之士望身于外也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上文作者是      (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          》(篇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
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
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
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_______________也。 
 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
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有所览辄省记
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官前后的比较证明借书读才能取得事业成功。
B.“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意在表扬黄生。
C.“生固幸而遇予”告诫黄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D.“其切如是”的“是”指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③三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翻译:                                                                      
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是(      )(只需填序号)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了解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何焉为 / 则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公输盘不/ 学而时习之,不亦
C.吾义不杀人 / 汝心之,固不可彻
D.愿子杀之 / 每假与藏书之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说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④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⑤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①陈:陈国。 ②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③笞:鞭打。④蹑:踩。⑤: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耳乃余之桑下(     )   (2)不张耳远甚(      )
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胯下之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本文是一篇带有______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                
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本文的作者是          时代的          (人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置土石?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愚公决定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其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本文是以二山的高大与愚公的老、弱作对比,显示愚公的坚毅和执著。
C.本文写操蛇之神的恐惧与元帝的被感动,这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
D.本文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与坚毅乐观的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