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骑马
C.随波而逝.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溢:满,充满

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则玉城雪岭迹天来既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B.鸣而不能通其意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仅有“敌船”火所焚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D.此夸能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古诗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小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薄:    (2)求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公输》选段,完成小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檄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邻有舆而欲窃之(   )   (2)荆之地五千里(   )
(3)公输盘(   )   (4)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为何若人?
(2)虽杀臣,不能绝也。
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2)濯清涟而不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是陋室 (          )     (2)可以素琴(          )
(3)陶后有闻(          )     (4)宜乎矣 (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各已然(熏陶)

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故人不独其亲              (2)力其不出于身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地也

A.每自比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D.所恶有甚死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不解其意      咸             (2)积雪始晴       值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 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随便。
解释文中的划线词
(1)人初不知其( ) (2)公诘其失船何日( )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2分)
(1)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一石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分)
《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且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言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痛,曾母病,曾子亦病乎?曾母死,曾子辄死乎?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于公子案下。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让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曰: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
(取材于王充所著《论衡》)
注释:鹯(zhān):古书中的一种猛禽,似鹰。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信而之(这样) B.俗人此而说(因为)
C.留,参且到(希望) D.以击鸠之罪(责备)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无不之事谓为信
B.巡公子案下其一犬坐
C.盖至孝其境过清
D.圣人不能使鸟兽义理之行贤能之用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
“虚言”之“虚”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借“虚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莫敢诘           (2)命卒下奴        
(3)汝敢我!        (4)他事削其籍以归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宠奴常乘和车出卷石底处(《小石潭记》)
B.巡城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
C.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耶(《马说》)
D.乃遍游江浙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翻译句子。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较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