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上海]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默写 
 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 
 _____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  (《观猎》) 
 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来源: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欲说还休”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 
 对本词中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冷空气突然南下,气温跌至冰点,行人个个“却道天凉好个秋”。
B.考试成绩公布,小辛再次名列榜首,兴奋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C.恒大痛失足协杯冠军,队长郑智接受采访时“却道天凉好个秋”。
D.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共同回顾过去的时光“却道天凉好个秋”。
来源: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_______________也。 
 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
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来源: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      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公子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  ②鹞: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魏公子无忌食  (      )   
左右欲杀之   (      )
 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 鸠避患______归_______无忌。 
 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有同学认为鹞鹰却是听懂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2)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 

来源: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竹子的“私密生活”
⒈近年来世界森林面积正迅速减少,可竹林的面积却不降反升,被称作第二森林。竹产业作为绿色黄金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于竹产业的一句话也十分有趣:年产十亿竹产品,不少竹海一根竹。
⒉竹子究竟怀有怎样的绝技,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注目与期许?答案都藏身在这些青翠植物少为人知的‚私密生活‛中。 
⒊超快的生长速度,便是竹子令人 感兴趣的‚私密‛之一。一棵树长成10米高,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要约50天。 
⒋竹子虽然看起来很像树,但它的生长方式和树截然不同。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植物生长比喻成修建大楼的话,那么普通的树木就只有顶层一个施工点,可竹子却有很多施工点,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这些工地一起施工,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 
⒌不过,一个有趣的疑问是,同为禾木科的小麦、玉米也都有类似的生长方式,那么为什么这些植物不能像竹子那样,最快时一昼夜长高2米呢?201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者们找到了其中的重要秘密——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而且伸长的速度也快。这意味着竹子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对植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趣的是,竹子是天生的伟大战略家,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还聚集着大量的唐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这些能量像是骆驼的驼峰,汽车的油箱,为竹子的‚狂飙生长期‛提供了充足的后援。 
⒍竹子不仅生长迅速,还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其秘密‚靠山‛就埋藏在苍翠竹林的地下,那就是少为人知的竹鞭(地下茎)。它们不仅为快速生长的竹林储存和提供大量养料,也是扩张竹林领土的核心力量。 
⒎竹鞭是特别高产的。据统计,在适宜条件下,种植一株竹子,通过其地下茎的延伸及发笋成竹,不需要耕地播种,一二十年就能发展到数万根,这真是令人吃惊的数字。因此,在合适的经营和砍伐计划下,竹林不仅‚砍不败‛,甚至会越砍越兴盛。以井冈山地区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里虽然砍伐了海量的竹子,但毛竹林仍以每年3%的速度在递增。比起地上青翠挺拔的竹竿,盘根错节的竹鞭不容易被利用,因此很少被人关注,如深藏功与名的隐士,默默支撑起伐不败的竹产业。
⒏竹子的这些小小‚隐私‛,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在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木材稀缺的今天,‚以竹伐木‛已被视为一条光明坦途。竹林作为‚第二森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列与第①段画线句意思一致的是(      ) 

A.只要年产十亿竹产品,就会不少竹海一根竹。
B.因为年产十亿竹产品,也会不少竹海一根竹。
C.即使年产十亿竹产品,所以不少竹海一根竹。
D.虽然年产十亿竹产品,但却不少竹海一根竹。

 第⑦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   
(1)竹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纵观全文,说说竹林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森林”? 

来源: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潜浮
⑴小说稿子写出来以后,我找到的第一个读者就是舰队司令。倒不是拍马屁,手头这部反映潜艇部队的东西,得以写成,这位中将确实帮了不少忙,有他说句话,体验生活、采访乃至创作便都遇上了绿灯。其实,他并不是对我情有独钟,钟情的是他钻了二十多年的潜艇。  
⑵中将破例在家里给了我一个小时,谈他连夜看完稿子后的看法。昨晚他翻了大半夜的身。老伴在一边表示了对我的不满,于是我非常感动,连忙掏出了笔记本。  
⑶临到谈话结束,司令顺手又翻了翻稿子,再合上,看一眼而后不经意地问:就用这个标题?我点了点头。对这个题目我是非常得意的——《沉浮的国土》,拿这个来比我们的潜艇,最贴切不过了。 我提个建议,能不能把这个沉字改成潜字?司令依旧是随意说说。 
⑷我没有吱声,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还是用沉字好。
⑸ 潜字也不错,让人一下子看出写潜艇的。‛
⑹我沉默着。大概是见我没有点头,他又说:我这只是参考意见,还是你们作家定吧。 
⑺我也赶紧说:我回去一定认真考虑首长的指示。 
⑻不是指示,是意见,仅供参考。司令更正道。
⑼话虽这样说,回去后我还是费心思琢磨了半天,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用‚沉字比潜字好。首先潜浮不符合一般读者的语言习惯,拗口。用‚沉‛字感觉上比较凝重,不仅表现了潜艇的运行状态,也喻示了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坎坷历程。换了潜,是可以很快让人明白写的是潜艇生活,但这恰恰是小说题目的大忌,没有了悬念和想像的空间,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诱惑力。而且文学味和作品气势也要受到影响。   
⑽我把自己的意见给出版社的编辑说了,他也有同感,还说:要是真依他改了,没准书的征订数要下降。看来,只能用原来的题目。可是,司令那儿怎么交代呢。编辑笑了:你也真是个实在人,你以为他那么大一个司令整天闲着没事,老是惦着你这个题目呢?他那样说,不过是表示一下对创作的关心,再则,也显示一下他在这方面不是外行罢了,这种事兄弟见得多了。你放心好了,他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文学上就比你差远了。 
⑾于是我有些脸红,觉得自己过于自作多情了。是呀,一个舰队那么多兵那么多舰艇,每天有多少事他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有空惦记着我这本书的题目?退一万步,即使他果真还记得,不改也没什么了不得,他不是说仅供参考吗?原来还想多让几个人看看提提意见,算了吧。就这样,稿子进了印刷厂。 
⑿大概是半个月之后,编辑突然来电话,说小说的题目变了,沉字改成了潜字。我吃了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司令亲自给出版社的头头打了一个电话,就是为题目上的那个沉字。他依旧是提出了那个参考意见。可是社里却不敢不认真地‚参考‛,马上通知改变书名。 
⒀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这老头子会在这件事上较上劲,何苦呢?这么大的首长,这样干未免有些太那个了吧?终于我明白了:他开了口,我却不尊重他的意见,事情虽小,却确实有个面子问题。只是他这样做…… 
⒁我也是个有个性的人,自此再也没去找他。书出来了以后,也没给他送。当然,出版社自然会给他寄的。看着这封面上的那几个字,我心里总像塞了什么似的。 
⒂半年后,一位潜艇艇长到北京出差,顺便来看看我。他说那本书他们都看了,都反映说不错。还说,他们的老首长,舰队司令都说这个作家怎么不见了,连书也不送一本来。首长惦着你,你有机会到舰队去看看他。他说。 
⒃他这么一讲,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激动就把改题目的事讲了出来。  
⒄‚当然是用潜了。你知道不知道,自从一次潜艇触礁下沉后,潜艇兵都不再说沉字,就像舰艇兵吃鱼时不说翻过来、航空兵不说一路顺风一样。舰长说。   
⒅我一愣,好半天说不出话来——幸好没用那个沉字!  
⒆‚他怎么不跟我讲明呢?‛
⒇‚你也不想想,这些忌讳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那么大的首长,怎么能说呢?‛
 请概括相关内容,填在划线处 
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司令提出将题目中的“沉”改为“潜”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编辑与我有同感,打消了我的顾虑 ——→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司令的做法使我心里很不舒服 ——→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沉浮的国土》这个题目的“文学味”(第⑨段加点词)具体体现在哪里? 
 将第⑾段中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 
(1)第⒅段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听了第⒇段艇长的话,“我”又会想些什么? 
对于司令这一人物形象,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司令性格固执,对潜艇和海军,情有独钟。
B.司令执着较真,体察官兵心声,令人尊敬。
C.司令爱憎分明,维护海军声誉,树立威信。
D.司令和蔼可亲,能够宽容他人,深受爱戴。

司令想为自己的后半生写一部自传,确定的书名是《游泳》。能完成下面的题目。
(1)司令说“游泳”二字是有出处的,出自《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司令的自传《游泳》再加一个副标题。
(3)司令在自传中打算详细写一写那次潜艇触礁下沉的事,引来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不应该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认为应该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题目:晚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

来源: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