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枣

梁衡

沙枣是农田与沙漠交错地带特有的树种,研究黄河沙地和周边的生态不能不研究沙枣。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欣喜: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固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人。

第二年的端午节,我到离沙地稍远一点的一个村子里采访。这个地方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是沙枣,就像成都平原上一丛竹林一户人家。过去我以为沙枣总是临沙傍碱而居,其叶总是小而灰,色调总是暗而旧。但在这里,沙枣依水而长,一片葱绿,最大的一片叶子居然有一指之长,是我过去看到的三倍之大。清风摇曳,碧光闪烁,居然也不亚于婀娜的杨柳,加上它特有的香味,使人心旷神怡。沙枣,原来也是很秀气的。它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上能下,能文能武,能防沙,能抗暴,也能依水梳妆,绕檐护荫,接天蔽日,迎风送香。多美的沙枣!

那年冬季,我移居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侵   ②咆   ③摇     

(2)解释下列加点训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

②清风摇曳,碧光闪烁,居然也不亚于婀娜的杨柳,加上它特有的香味,使人心旷神怡

(3)作者对沙枣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4)文章第十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沙枣顽强的生命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两个方面。

(5)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6)如何理解结尾句"沙枣花香,香飘四零,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的含义?

(7)沙枣花香长留在作行心里,生活中也会有一种植物触动过你的心,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来源:2016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用类文本阅读

5G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5G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武锁宁多次在公开场合举例回答:"一个盲人不用带导盲犬,也可以在5G网络遍布的世界里安心生活,他可以借助无人驾驶技术去任何地方,汽车会自己寻找停车场;而在车辆无法进入的小道,他也可以借助物联网,躲避障碍物。"

和4G相比,5G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带宽更宽、速度更快。因此,普通民众在5G时代最直观的感受将是飞一般的网速。比如现在我们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但在5G网络下只需要几秒钟。在通信技术最为基础的通话功能上,5G也将带来令人难以想象的改变。你只需戴上一副VR眼镜,拨通朋友的手机号,就会有一个全息的三维人像出现,语音通话将变成面对面聊天。

5G速度的提升还将增加物联网的功能,实现人物相连、物物相连,代表着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5G物联网时代最典型、最有前景的应用将是无人驾驶,由于网络信号的传输速度更快,时延可以降低到1毫秒,几乎等于实时反应,从而使得无人驾驶系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准确感知道路的情况。做出快速的正确的动作反应。如果一个城市实现了无人驾驶的普及,那红绿灯就不再有用,完全可以取消。

5G也会给医疗领域带来巨大变革,让远程医疗真正成为现实,北京的医生坐在电脑屏幕前,可通过操纵杆为边疆的患者做手术。

在工业领城,5G也将把自身的网络优势发挥到极致,带动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让智能制造演变到更加智能化、智慧化的阶段,从而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

对那些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来说,5G将会提供更便利、舒适的生活,比如,你只需在家戴上VR头盔,足不出户便能通过遍布在各个景区、360度旋特的高清摄像头,与身处当地的游客一样,实时同步欣赏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四川九寨沟的全景,连在湖里的游鱼都能看到。同样,借助VR头盔或者眼镜,球迷们可在家中的5G网络下实景观看世界杯、奥运会,亚运会等各种比赛,效果会比去了现场更震撼。

这些还只是5G带给我们的一部分改变,并非全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2019年将成为我国5G元年,意味着5G商用模式已经正式启动,很多与5G相关的应用场景将陆续出现。

(1)标题采用设问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2)5G改变我们的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归纳。

(3)你期待5G给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来源: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火车侠

火车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人。

我记得是在高中的某节课上,我正被讲台上的老师念叨得昏昏欲睡,旁边一个女生悄悄地问我:"你知道火车侠吗?"我说:"动画片吗?"她摇摇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男生。"我一头雾水,她说:"下课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那天我目睹了火车侠的真容。在人满为患的操场上,一个瘦弱矮小的男孩,穿着不合身的、土气的藏蓝色粗布上衣,在跑道上旁若无人地奔跑,嘴里不停发出类似火车开过时的"呜呜"声。周围聚集了很多像我一样慕名而来的人,大家哄笑,大喊着"火车侠"三个字。

据说,火车侠第一次展现他的才智,是在地理老师的课堂上。地理老师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头,上课时经常会提供好些课本以外的知识。那天他照例有点海阔天空,把学生的思绪引向一些非常偏僻的县级地名,刚要一个接一个,像葡萄一样串连而出。这时,火车侠举手了:

"老师,我知道!"

 全场寂静。地理老师沉默了几秒钟,随即大手一挥:"好吧,你来代替老夫开火车!老夫正好进站休息一下。"

"呜呜呜……""一列火车"开上了讲台,所有人都愣住了。火车侠开始在黑板上画细细的轨道,他把地理老师所说的县级站点全部画了下来,甚至连站点的间距似乎都是按比例计算出来的。火车侠一举成名。

在同学们好奇又崇敬的追问下,火车侠拿出一本词典那么厚的文件夹,里面夹着一叠粗糙、廉价的练习本,每一页都画满了火车﹣﹣火车头、车厢、车座、车轮、铁轨、操作室、货架……他告诉同学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带他第一次坐火车,从此他念念不忘,连做梦都梦到自己坐火车时的场景。对火车陷入深深的迷恋,于是他开始去记忆中国的铁路图,开始画火车,模仿开火车。

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东西,对吧?我喜欢摇滚乐,我哥们儿喜欢NBA,坐在我后面的姑娘喜欢纯文学……可我至今没见过任何人,像火车侠喜欢火车那样,那么痴迷,那么执着!

多年以后我工作了,有一次和同事吃午饭,大家聊起了各自学生时代的故事,我给他们讲了火车侠的故事。也是在那天晚上,夜深人静,我打开电脑,试图搜索一些与火车侠相关的信息。

我还真的找到了!在留言栏看到很多留言,不只我一个人,很多人都还记得他,我甚至找到了火车侠自己发的照片:还是那么瘦,却精神了不少,穿着一身制服站在一列火车前。

他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07期,作者夏阳,有改动)

(1)"火车侠"对火车的痴迷和执着,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2)"我"和地理老师在本文起什么作用?

(3)"最特别"的人,后来"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你从中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来源: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述类文本阅读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增加。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这一段是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

(2)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别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

(3)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

来源: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4)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来源: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 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 8 0 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 0 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1)文章以"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为题有什么好处?

(2)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3)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

(5)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

来源: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 啊!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 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2)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3)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小说最后一句写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 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来源: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时光书衣

①春节期间,陪母亲回老家,无意间从柜里翻出许多书籍,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仿佛经由岁月披上了一层时光之衣。轻轻一吹,尘埃飘散,陈旧的封面掀开褐色面纱,令我想起从前﹣﹣

②小时,每逢开学发了新书,母亲总要亲手包上书衣。每年的寒暑假过后,她都会抽出一晚上的时间,放下手边正剥籽的玉米和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准备好一把剪刀,几张报纸或牛皮纸,坐在烛光里,为一本本书披上一袭妥帖的新衣。母亲说话极形象,包饺子要擀面皮来裹馅儿,书里面都是知识,当然需要包上纸质外皮裹裹紧。母亲虽是个从未进过学堂的农妇,却也懂得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漏掉哪样生活都会黯然失色。

③包书衣是项技术活儿,类同于裁剪,看上去轻巧简单,要求却复杂严格。成品要经得起检验,包好的书皮如果像剥开的橘子皮似的绽开,就丝毫起不到保护书本的作用,这样的书皮用不了几天就会散架,悄然脱落。如若眼力界儿达不到,尺寸大了或小了,也会给书本穿上一件尴尬蹩脚的外衣。这样的书皮孩子带着去上学,是会羞愧到哭的。 包书衣的纸张要厚薄适度,先包住书量出适当的长和宽,用铅笔在四周做上标记,再完全紧紧地将书裹紧,让两边均等,接着裁去书脊两端多出的纸张部分。母亲粗糙的手和灵巧的心配合得非常完美,裁好的纸刚好完全包住书脊,再稍加处理,一个严丝合缝的完美书皮就诞生了。那时候我还小,心里并不乐意用一张纸把绘制了各种鲜艳生动图案的封面包上,但现在经常怀念起那时的书衣来。

④包好书衣的书籍,母亲都会放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睡觉压上一夜,书衣就更加平整漂亮了,我的心就小鹿似的神气起来。现在想来,那种骄傲的心情,就像中了榜首状元,到学校自然收获了满满一班人的羡慕。后来,母亲用挂历和明星海报为我包书衣,引领过我们那代学生的风潮,同学们比的不再是单一的书衣手工品质,最重要的是书衣画面的内容和唯美程度。

⑤有一年,表姐从大理旅行回来,带了几米印染的蓝底白花粗布,母亲就不声不响地裁剪好,用针密密缝了个别致的书衣送给我。当时我早已到了审美挑剔的年龄,竟是格外惊喜, 那样绵软有型的书衣,简直是为我的日记本量身定做,如黛玉葬花的锦囊,收藏着青春明媚忧伤的心事。后来偶然知晓,日本人历来有包书衣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书衣特色,分辨那些书出自哪些书店。而母亲为我做的书衣,无论历经怎样的岁月淘洗,隔着久远的时光,仍一眼就能看到爱的印记。

⑥文学大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晚年癖好包书衣,贫困时甚至找包水果的纸来用,所有藏书包好后,都一一用毛笔写上书名,或将当时的感怀写成简短书评,并著下《书衣文录》,形成了独特的"书衣文体"。到如今,各种各样图案的书衣应有尽有,人们自然体会不到孙老对书衣的爱惜之情。

⑦也许包书衣的初衷无非就是为了避免书籍污损,但就书衣本身而言,它是在无言地向人诉说。据说,现在设计出来的书衣甚至增添有侧袋,方便放笔等,但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当年为我包过的精致的书衣。

(作者:侯利明,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7,有删改)

(1)文章以"书衣"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精制书衣→   →爱满书衣→   →怀念书衣

(2)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⑥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4)认真思考第⑦段加点句"它是在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结合文意,想一想,如果书能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并联系生活,写一写你的类似体验。

来源:2019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你走啊,你自己走啊!"

李普

①有一年,我父亲为一件事在安庆住旅馆,他有一帮子湖南同乡朋友,其中有一位常常吹他自己的字写得多么好。每逢他们那帮朋友中有人要写一封求职的信或一副对联什么的,他一定要抢着说:"那容易,交给我好了,我的字有功夫,马上给你写好,"有一天我对父亲说,他的字比我的好不了多少,他怎么好意思那么吹呢?那时候我在青岛念高中一年级,因病回湖南老家,路过安庆找父亲,也住在他那馆里。

②我父亲叹了一口气,以悲天悯人的神情很深沉地说:"这个人,你叫他不吹这个,他还有什么好吹的呢?"A. 我父亲向来面无表情,这一次特别 ,说这时显得凝重。

③B. 我常常想起这个镜头,特别 是当我自膨胀,对自已很满意,要自吹什么的时候。这时候,我就觉得要感谢我父亲,C. 也想起那个朋友,瘦个子,穿一件蓝布长杉,一个不叫人看重的人,一个特别 显得渺小的人。

④我一生很爱我的母亲,在她的子女中,她也最爱我。对父亲,却不怎么样。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一《我要埋怨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我父亲,埋怨的是他送我上小学的时候叫我从初小二年级念起,只因为我在家里己经认识了一些字,一碰到数字或要计算的事就紧张、害怕。每逢想起这一点我就要埋怨我父亲。

⑤其实,更多的是我应当感谢他,应当感谢的至少还有两件事。

⑥一件是,刚上初小他就叫我住校,我大概还没满六岁,别人都是走读,住校的只有我一个,这一点,也是现在想起来的,当时小孩子间里糊涂,很可能没在意。那个学校叫横塘小学,在湖南湘乡县南城,我家在城郊名叫新塘的地方,离城里这个横塘小学大约七八华里,也许十华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另一件是,我不记得每个周末是怎样回家的,记得是每次从家里回学校,我父亲送我,他只送一半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停下来说道:"我只送到这里了,现在你自己一个人走"。

⑦我坳不过他,流眼泪抱着他蛮缠也不行, 我独自磨磨蹭蹭走了一小段路就停下来,回头看他,等他再送我,他站在那里,喊道:"你走,自已走啊!"这样走走停停回头看望好几次,直到看不见他了,我才眼泪汪汪独自往前走。湖南多雨,下而的时候怎么办?我只记得,有一天下毛毛雨,我父亲照样送我,照样让我流着眼泪,独自走那一半路回学校。

⑧每次这样回学校,向母亲诉过苦没有,现在记不得了,想来她不可能不知道,我不满六岁就住校,当然也是她同意的。

⑨"你走啊,你自己走啊!"

⑩我至今记得这句话。

⑪这句话可能管了我大半生。

(摘自《活出生命的本真》)

(1)根据本文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情感

事件

埋怨

  

  

父亲带着悲悯的神情评价同乡人的吹牛

刚上初小父亲就叫我住校

  

(2)联系上下文,品味②③段中画线句,回答问题

①加点的三个"特别"分别是什么意思?

A句:   

B句:这里是"尤其"的意思

C句:   

②A句:父亲"说这句话时"的神情为什么"显得凝重"?

③B句:为什么"我"常常想起父亲说话的镜头,特别是自我膨胀,要自吹的时候?

(3)本文第⑦段画线句隐藏着的"背影",与朱自清笔下的"背影"相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附】朱自清《背影》选段:"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深青布棉他,两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4)本文标题与用"父亲的爱"作标题,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述理由。

来源:2019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柳州扣肉香

图思明

①岁月更迭,时代发展,柳州人餐桌上的菜肴也在变化,但在柳州人的重要宴席上一盘香喷喷,热腾腾,软糯糯的扣肉总是少不了的,其实,不仅柳州,很多地方的餐桌上都有这道美味,正所语"无扣不成席"。

②扣肉是一种把肉经过水煮、油炸,蒸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最后翻碗扣在盘子里的菜肴,扣肉的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红扣"和"白扣"("白扣"一般出现在丧事的席面):按荤食材可分为猪肉扣、羊肉扣、牛肉扣、狗肉扣和鱼肉扣等:按跟猪肉搭配的素类食材分,有芋头扣肉,番薯扣肉、土豆扣肉、葛根扣肉,梅干菜扣肉等十几种。素类食材起到吸收猪肉油脂的作用。

③柳州扣肉通常是猪肉芋头做成的"红扣"。那么,这道传统大菜是如何做成的呢?

④首先,挑选食材,猪肉最好选用猪肚肉部位红白相间、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做出的扣肉口感软糯而不会过于肥腻,芋头则最好是荔浦芋,又香又粉,还久蒸不烂。

⑤其次,处理食材。芋头削皮洗净后切成长约12厘米,宽约6厘,厚约6毫米的片状,油炸待用;猪肉剃毛洗净,切成12厘米见方的大肉块。

⑥第三,制作扣肉。需经煮、炸、蒸三道主要工序。

⑦大肉块凉水下锅到半熟,捞出后用小竹签锥子在肉皮上反复扎,这样可使猪皮易入味,也是油炸后猪皮酥软的关键。当猪皮"千疮百孔"时,便可以用酱油涂抹了。"上妆"后的肉皮油炸后才会呈现漂亮的棕红色,喜欢酸甜口味的人,可以在肉皮"上妆"前涂抹糖醋或山楂果脯制成的果汁。"上妆"后的肉块需放置半小时以上。

⑧油炸肉块是最考验厨师手艺的工序,火候直接影响扣肉成品的外观、口感和味道,能在油锅里把猪肉炸成棕红色,皮酥而不焦,瘦肉香而不柴,没有技术真不行。有经验的厨师会把一个不锈钢蒸笼板放入油锅里,油量以浸过蒸笼板两厘米为宜。待油热到冒烟,把肉块皮朝下放到蒸笼板上浅油烹炸。肉皮膨胀,表面变得成凹凸不平并呈现出粽红色时,再翻转肉块炸其他部分。直到肉的表面颜色变黄,敲击肉皮发出脆响时即可出锅。出锅后,肉块要趁热放入温水里浸泡。滚烫的肉块遇到温水,肉皮会迅速发胀,变得更加酥松。"冷静"下来的肉块就可以捞出切片了,大小与芋头片相仿,厚6毫米左右。

⑨蒸扣肉之前,要制作调料,扣肉调料一般由糖、醋、酱油、五香粉和豆腐乳调和而成,但每家配方各有不同,往往代代相传,延续着家的味道,裹满调料的肉片和芋头片要相隔码放在大碗里,再铺上葱、姜、蒜等配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肉皮要朝下贴着碗底。扣肉蒸煮四十分钟左右即可。如果喜欢肉质软烂些,可适当延长时间,但时间过长,肉和芋头都会烂得无法整块夹起了。

⑩当扣肉蒸熟出锅,就要进行最后一道独属于扣肉的"仪式"了,将一个稍大过碗口的盘子反盖在碗上,再盖上一块干毛巾隔热,双手的虎口将盘子与碗扣紧,猛地翻转,让盘在下,碗在上。这时再小心除去碗,一盘扣肉就大功告成了。

⑪热腾腾的扣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棕红色的肉皮与灰白色的芋头相间,形成半球状,仿佛一朵硕大的万寿菊绽放在餐桌上,煞是好看。吃扣肉也有独特的礼仪,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把另一样不爱吃的留在盘里剩给别人是不礼貌的。放到嘴里咬一口,芋头吸饱了猪油,有了肉的香味儿,口感粉而不干:猪肉被芋头吸去了部分油脂,多了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⑫柳州扣肉香,穿越时空,保留着记忆中的味道:柳州扣肉香,浓缩亲情,承载着属于家的独特风味;柳州扣肉香,传承礼仪,蕴含着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智慧。

(1)关于"柳州扣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州扣肉的制作要经过水煮、油炸、蒸煮三道主要工序

B.

做扣肉的素类食材,通常有芋头、番薯、土豆、葛根、梅干菜等

C.

以芋头为搭配食材做成,有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D.

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味道好,可谓色香味俱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扣肉这道传统美味菜肴,许多地方的人喜欢,柳州人特别喜欢

B.

做猪肉扣的食材是有讲究的,肉料最好是肥瘦均匀的五花肉

C.

肉块煮到半熟,捞出用小竹签或锥子扎肉皮,可使猪皮易入味,炸后酥松

D.

不同喜好的人做的扣肉味道会有差别,因为做调料的材料会有不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说明扣肉的地位和种类,接着说明柳州扣肉的食材挑选和处理,制作和吃法

B.

文章第②段说明扣肉的种类,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C.

文章对吃扣肉的礼仪也有简略说明,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

D.

结尾以抒情性的文字照应开头,点题"柳州扣肉香",使人回味遐想

来源:2019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⑪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5)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来源:2019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议论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①原中央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到:"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②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④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⑤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韩信"忍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⑥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地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文/佚名 选自《群文阅读》,有删改)

(1)下列对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C.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通过李咏的话引出主要观点:成熟的人才会谦让。

B.

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驳论。

C.

选文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例,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D.

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划线句中"这个道理"指的是弯腰是很没有面子的事。

B.

第③段划线句中的"之一"不能删掉,删掉后句子的意思与现实不符,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C.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这句话可放在第⑤段之中作为道理论据论证本段观点。

D.

第⑤段列举蔺相如、韩信、勾践的例子来证明暂时的弯腰可以成就人生。

来源:2019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番茄拥有双重身份

①番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农作物,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烹饪中的食材,又可以成为调味料,同时很多人还将它当做水果来享用。 可是,番茄到底属于蔬菜还是属于水果呢?

②首先,我们要找准蔬菜与水果的定义,《韦氏词典》告诉我们:"水果通常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此外,《韦氏词典》还做出了更简单的解释:"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这个定义包括了苹果、番茄等任何包含种子的植物部位。从科学意义上讲,黄瓜、南瓜、牛油果等都属于水果。相比于水果,蔬菜的定义就要模糊得多。 通常,我们用这个词指代一大批具有可食草本部分(如根、茎、叶)的植物。

③根据《韦氏词典》可知,蔬菜和水果的关键区别在于:蔬菜必须是植物的一部分或整体植物本身,而水果只是特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所以,番茄是水果吗?

④"蔬菜"的概念并不是一种植物学分类,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烹饪食材。而与此同时,"水果"也可以是一种烹任食材。《韦氏词典》写到:"从烹饪食材的角度,水果被定义为'拥有带种子的甜果肉''主要用于甜点'的东西。"也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看,水果不必是甜的;但是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将用于做菜的水果(如番茄)归类为蔬菜。

⑤在美国,曾经因为番茄定义的问题引来各方热议。在美国农业部的指导方针里,番茄被列为蔬菜,甚至连美国最高法院都曾介入过这个问题。1883年3月3日,美国颁布了新的关税法,规定进口蔬菜需要交纳10%的关税,而进口水果则不需要交纳关税。当时的纽约海关认为番茄是蔬菜,需要交税。然而,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于是,尼克斯直接将海关税收员告上法庭,要求退还被强制征收的税。此案一直闹到美国最高法院,直到六年后法庭才做出最终裁定,将番茄列为蔬菜。

⑥相比国外,我们国家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在国内,番茄被归为蔬菜类,但是在出口的时候,则是以"双重身份"﹣﹣既是水果又是蔬菜进行出口的。

(文/黄韦微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韦氏词典》告诉我们:"水果通常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引资料)

B.

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打比方)

C.

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下定义)

D.

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举例子)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

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

第①段的划线句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过渡的作用。

D.

第②段划线句中的"通常"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韦氏词典》的解释来看,番茄、苹果、木瓜、苦瓜等都属于水果。

B.

大多数人之所以把番茄归类为蔬菜,是因为番茄更多时候属于一种烹饪食材。

C.

文章第⑤段,通过列举美国人关于番茄定义而打官司的事例来真实说明番茄具有"双重身份"的特点。

D.

在国内,番茄不具有双重身份。

来源:2019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罗本岛B区5号的修行者

我从开普敦乘船到罗本岛参观,同船的都是小学生,熙熙攘攘,大约是到岛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999年12月1日,罗本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能让世界为之铭记,是因为这里囚禁过曼德拉。

曼德拉被独自关押在B区5号,监室只是一个所有缝隙都被抹平的水泥匣子。军房内,只有一卷薄毯、一张小桌、一个饭盆和一个马桶。无法想象身高1.83米的曼德拉,如何在这只有四平方米多一点儿的逼仄空间里,日复一日辗转腾挪,度过了6000多天!

政治犯们顿顿薄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对于这一切,曼德拉早已做好了准备。在审判他的法庭上,曼德拉说:"在我一生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我希望为这个理想生活并去实现它。 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

正因坚定的信仰和足够的心理准备,曼德拉把极端单调艰辛的牢狱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每天清晨五点半,岛上的监狱守卫就会敲起震耳欲聋的大钟,把犯人从睡梦中唤醒。曼德拉起床后,马上开始体育锻炼。他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星期一至星期四早晨,在牢房里原地跑步45分钟,并做1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50次下蹲。每天放风的半小时,在院子里坚持跑步。

曼德拉不屈的声音,不断从罗本岛与世隔绝的军房里,通过种种孔径传播出去,回响在从好望角到林波波河南非辽阔的土地上。"我们将把种族隔离制度在群众运动之砧和武装斗争之锤中间砸得粉碎。"

除此之外,曼德拉在监狱里最重要的事,就足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认为学习在监狱里是仅次于探视权的权利,比任何优待都重要。曼德拉开始攻读伦敦大学的法学学位,继而学习经济学。曼德拉成功地把罗本岛变成了他的大字,把自己从一个愤怒的领导者变成了深思熟虑的沉静学者。曼德拉的一位狱友曾这样评价罗本岛对曼德拉的影响。他说,……早年间,他感到愤怒就会发作,所以他有意锻炼自己,他的精神状态在提高,在转向和善礼貌热情,他变得更沉静更温和。

1996年9月,罗本岛成为国家博物馆后,很多过去的犯人和看守都回到岛上,成为志愿者,向游客讲述当年的故事。

导游说,1994年,曼德拉在自己的总统就职典礼上,邀请了罗本岛上监押他的看守仪式结東后,曼德拉走到当年的狱卒面前,平静地说:"在走出囚室,经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那刻,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这种转变何其艰难?要知道,曼德拉之所以坐牢,是因为领导"非洲之矛"从事暴力革命。南非白人政府曾提出,只要曼德拉宣布放弃暴力反抗,就可以释放他,但曼德拉断然拒绝。

在南非白人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历时300余年里,黑人四分五裂,从未建立过统一国家。他们过着痛苦而麻木的生活,心目中只有自己的部落酋长,或满足于在与白人隔离的"黑人家园"。白人不把黑人当成同胞,黑人也不把"白人的国家"当作自己的国冢。

曼德拉曾坦承,自己在入狱前坚信,南非共和国是白人压迫黑人的统治工具,除了推翻它,黑人别无翻身可能。但经过在狱中的反思,他清醒地认识到, 打破种族隔离樊篱,不只有希望渺茫牺牲巨大的暴力一途,可以另谋佳径。他决定放弃报复,融化仇恨。曼德拉以无以伦比的政治气度,摒弃前嫌,与前白人总统德克勒克政府达成政权的和平交接。他最后完成了理想的胜利。

人们常常惊异一一在饱受白人欺凌、战友被害、妻离子散、身陷囹圄整整27年之后,曼德拉怎能做到如此超脱?罗本岛上的岁月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与世隔绝的18年里,一个伟大的思想转折在此萌生,曼德拉的生命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他决定将南非当作自己的国家,建立统一的、多种族平等相待的新南非。

返回开普敦的船上,我还是与小朋友为伍,他们乖乖坐着,比早上赴岛时沉静了许多。

我问一个穿着绿色校服的黑人小女孩:"嘿!今天你记住什么了?"她想了一下,眨巴着大眼睛说:"我要做一个马迪巴那样的人。"我点点头,心里想的却是,这谈何容易!山水斧削,与时代一同浇筑了巨人。 就算你有超凡的禀赋和火热的责任感,可你,不一定会遭逢生命中的罗本岛。

(作者:毕淑敏 摘自《非洲三万里》,有删改)

【注】①曼德拉:南非反种族歧视和隔离的领导者。后参加南非总统竞选获胜,担任南非总统。②马迪巴:是南非民众对曼德拉的爱称,意思约略等于"父亲"。

(1)本文中,"修行者"曼德拉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有哪些"修行"?请简要概述。

(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曼德拉的性格特点。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对结尾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5)请说说小学生参观罗本岛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

来源:201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真"重理"就不该"轻文"

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基础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的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基础课程。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基础的,都不是专门性的。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不论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基础课程有一门共同的基础课,那就是语文课。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不论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语文学不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因为数、理、化的叙述、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比如"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发明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验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忽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地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

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学习也是一样。

(作者:张志公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只有"文理并重",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B.

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

C.

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

D.

"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

(2)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

举例论证

B.

道理论证

C.

对比论证

D.

比喻论证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②③④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B.

第①段从各行的"家"谈起,引出"基础的重要"这一论题。

C.

第②段加点词"一般"不能删掉,因为不排除特殊情况,如下文提到的地理课。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科学、严密的特点。

D.

第④段针对"重理轻文"的风气,作者提醒青少年要打好基础,不能"重"一样,"轻"一样。

来源:201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