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隶耕 (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 划分下列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一个人成才需要哪些因素?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清求而不与( ) ②亦未假书于汝( )
③生忿,讼于祭酒( ) ④特以此相熙耳( )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
C.以残年余力 (《愚公移山》) | D.不以疾也 (《三峡》)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固请,约明日还书。
译文: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 (2分)
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 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解释下列划线字。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 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____ 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借 / 旁 近 与 之 | B.传 一 乡 / 秀 才 观 之 |
C.或 以 钱 币 / 乞 之 | D.余 闻 之 也 / 久 |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隶耕: ②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异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吴 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④司粟吏勿与较嬴缩⑤。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⑥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⑦。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戒:告诫。⑤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⑥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封曹国公。⑦格:抗拒。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谓举世莫及( ) ②士谒士诚曰( ) ③士诚以为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原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节选自《史记·赵氏孤儿》)下列句中的“之”与“唯君图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 |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C.万种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D.何陋之有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晋景公生病,经占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 |
B.韩厥就把赵氏孤儿还在世的实情告诉了景公后,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 |
C.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将军们见到赵氏孤儿后,立刻答应帮助立赵氏的后代。 |
D.程婴、赵武在将军们的帮助下,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事先君文侯 事:_________ ②国人哀之 哀:________
③韩厥具以实告 具:_________ ④微君之疾 微: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2处)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
灌诣军门谒见( ) (2)寻命筑城泰州( )(3)百姓咸赖(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牒为械以丛草为林 | B.胡不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 | D.胡不见我于王才美不外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阅读以上文段,说说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 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①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 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 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各氏春秋•异宝》)
【注释】①抟(tuán)黍:捏成团的黄米饭。②儿子:小孩。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其所宝者异也( ) (2)王数封我矣( )
(3)必无受利地( ) (4)其知弥精( )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果以美地封其子以幽阴深邃奇(张岱《于园》) |
B.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峨冠而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
C.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 |
D.其所取弥粗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根据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应当怎样正确面对取舍。
阅读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选段,完成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 休祲降于天 休祲: ②辍耕之垄上 之: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怅恨久之 |
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臣本布衣 |
C.与臣而将四矣庸者笑而应曰 |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寻向所志 |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甲文中唐雎面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时,以“布衣之怒”相对。表现了他 的布衣精神。乙文中通过记叙陈胜与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 的性格特点。
请你谈谈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
【甲文】秦王拂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解释加线的字。
(1)休祲降于天( ) (2)环堵萧然( )下列加线词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安陵君其许寡人 |
B.安陵君其许寡人亲旧知其如此 |
C.黔娄之妻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D.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不汲汲于富贵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主要采用 来塑造人物形象;乙文则于平淡、客观的 之中表现人物。
“士”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阶层,唐睢可谓是“士”的杰出代表,陶渊明则是东晋知名隐士,这两位的行事作风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田子为相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非吾所欲也
(2)退请就狱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1)子安得此金( ) (2)子其去之( )
(3)即舍田子罪( ) (4)王贤其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文中的母亲对“孝”与“不孝”的看法是怎样的?
不久前,雯雯的表哥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取。请根据你对本文主旨和下面漫画的理解,从下列链接材料中引用1~2句,帮雯雯拟写一条送给表哥的手机短信。(60字左右,3分)
链接材料: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③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④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⑤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⑥两袖清风,坦坦荡荡自无指脊之虑;一身正气,安安然然何有敲门之惊?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答:(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 B.手指/不可屈伸 |
C.欧阳/公四岁而孤 | D.多诵古人/篇章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______________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题。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①者。翁诺之。至家,适几②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自如。翁谢去,竟不与贷资。或诘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③,非端④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矣。”访人果然。
【注】①假本:借贷(经商的)本钱。②几:矮小的桌子。③博:赌博。④端:正直。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商贾多贷其资
A.商\贾多贷其资 | B.商贾\多贷其资 |
C.商贾多\贷其资 | D.商贾多贷\其资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适( ) (2)谢( )说说“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翁是如何看出这少年好赌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祖逖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 | B.既加冠 晋室之乱今遗民既遭残贼 |
C.先达德隆望尊 | D.当余之从师也 |
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略无慕艳意 (2)自相鱼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翻译:宋濂从师学习时和祖逖准备北伐时都遇到过障碍,请你分别概括出他们遇到的障碍?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