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郑谷
谷,字守愚,袁州宜春①人。父史,开成中为永州刺史。谷幼颖悟绝伦,七岁能诗。司空侍郎图②与史同院,见而奇之,问曰:“予诗有病否。”曰:“大夫《曲江晚望》云:‘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此意深矣。”图拊③谷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谷多结契山僧,曰:“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齐已④携诗卷来袁谒谷,《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已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九》)
【注释】①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②司空侍郎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③拊:抚摸。④齐已:晚唐诗人。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A.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
B.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
C.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
D.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为:( ) (2)奇:(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
选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郑谷的才华?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一字师”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中的“以”与“维以实对”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 | B.能以径寸之木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以其境过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何惧而匿 匿:__________ ②浩然再拜 再:__________
③因放还 因:__________ ④会故人至 会: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①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③,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①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②掖垣:泛指高官。③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
下列句中的“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其柄国之日也 B.何陋之有
B.至之市 D.唐人尚未盛为之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 |
B.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的原因是韩侂胄日益专权。 |
C.家人不告诉杨万里和时政有关的事,是因为知道他忧虑国事。 |
D.杨万里临终前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属万里为之记: (2)侂胄专僭日益甚:
(3)遽言侂胄用兵事: (4)亟呼纸书曰:
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不见用。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未尝识书具( ) ② 父异焉( )
③ 自是有名 ( ) ④每旦日出( )
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 “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
文言阅读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______到了二十岁时居然______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写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①。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qì)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②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bū)时吏退③,孤灯读书,往往达旦。善为诗,豫章④人宗⑤之为“西江派⑥”云。
【注释】①增益:增加。 ②家累:家属 ③晡时吏退:晡时是指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吏退是指下班。④豫章:今南昌。⑤宗:崇尚,推崇。⑥西江派:明初江右诗派,刘崧为该诗派的代表人物。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A.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 B.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
C.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 D.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 |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 及( ) (2)善( )
说说“居官未尝以家累自随”的意思。
本文哪些句子记叙了刘崧勤奋刻苦的学习事迹?
除了记叙刘崧勤奋学习外,本文还记叙了刘崧哪些方面的事迹?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物破自有时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④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②中外亲:中表亲。③开燕:开设宴席。④吏将:差役中的统领,相当于现在的领班。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云/耕者入冢而得 | B.云耕者/入冢而得 |
C.云耕者入冢/而得 | D.耕者入/冢而得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云耕者入冢而得( ) ②玉盏俱碎(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这则故事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刻画韩魏公的,如“公神色不动”与“____________”
对比,“物破亦自有时”与“____________”对比。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①之乘马,赠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②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③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注释] ①遗:赠送。 ②方:缘由。 ③拟:打算。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⑴智伯欲袭卫 ⑵大国礼寡人
⑶寡人故酌诸大夫酒 ⑷智伯闻卫兵在境上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和“故遗之乘马”一句中相同的一项
A.至之市 | B.是吾剑之所从坠 |
C.方为秋田之害 | D.吾欲辱之 |
翻译句子
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南文子的性格特点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①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②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或请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于弈者。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然③长逝。
注:①弈秋:古代下棋高手,秋,人名。②颔:点头。③溘:[kè]:突然。
下列各项“以”和“是以毕生无败局”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 B.是以谓之“文”也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太史某好弈 ( ) (2)人皆神之( )
(3)或请于手谈一局( ) (4)及病笃 ( )
翻译句子
(1)若无密谱,何以不败?
(2)言讫,溘然长逝。
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请说说你的理解。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进士的人。
解释下列加点字。
退为家人讲 群儿戏于庭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从短文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共14分)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 (2)既三日,聚而如钱。( )
(3)余因是思之( ) (4)而仅克之( )
翻译下面句子。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隆中对》(节选)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以彰其咎 ( ) 4、 由是先主遂诣亮( )
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小题(共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①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①虞:戒备,准备。②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⑴公将鼓之( ) ⑵既克,公问其故( ) (3)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⑵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乙文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一个简要说明。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①,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②明经③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注】①铜鞮tóng dī:春秋晋邑名。 ②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③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近又徙家 (2)明经累举
(3)逆用三年员阙 (4)遂越次请往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C.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
翻译句子。
(1)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李尚隐的什么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之②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③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④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⑤,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节)
【注】① 弦歌:这里指出任邑令。②三径之资:这里指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③家累:家属。
④薪水:砍柴汲水。⑤秫(shú):多用作酿酒原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博学,善属文 ( ) (2)可善遇之 ( )
(3)公田悉令吏种秫 ( ) (4)会郡遣督邮至( )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助汝薪水之劳辍耕之垄上 |
B.起为州祭酒吴广为都尉 |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不知有汉 |
D.不以家累自随固以怪之矣 |
翻译下列句子。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陶渊明41岁辞官回家,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结合选文内容,从人物性情的角度探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至少两方面,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