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扶(yè) 蔽(yīn) 广无垠(máo) 吹毛求(cī)
B.伎(liǎng) 倒(tān) 叱(zhà)风云周道如 (dǐ)
C.执(niù) 气(dáo)忧心忡(zhōng)断壁残(yuán)
D.悍(biāo)水(chàn)越代庖(zǔ)引颈受(lù)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遍稽群籍如坐针毡通晓达旦浩瀚无垠
B.天伦之乐睡眼惺忪粗制烂造连声诺诺
C.与日俱增顶礼膜拜恪尽职守 根深蒂固
D.义愤填膺化为乌有重蹈复辙断章取义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常常)语,皆指目陈胜;秦王色(变化),长跪而谢之曰
B.挽雕弓如满月(定将);欲(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C.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行(违背)乱其所为
D.皆以(美丽)于徐公;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B.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C.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D.甜蜜蜜的肉味,跟回忆一样隐隐约约,莫名其妙,却引得他要发疯。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②但是它不愿意。③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④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⑤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③④①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塞岛去游玩一次。(并列复句)
B.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条件复句)
C.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假设复句)
D.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因果复句)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
D.蒹葭萋萋,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所以今年大学继续扩招。
D.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下面句后括号内对该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说明掌柜没有丝毫同情心。]
C.孔乙己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断断续续的回答主要说明孔乙己屡遭折磨,因身体衰弱而说话有气无力。]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我”毕竟入世未深,不像别人那样冷漠,表现了“我”对孔孔乙己的怜悯]
分析文中标号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③句是心理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

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最深刻的一项是(  )

A.表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以周围人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笑与被笑中展现孔乙己与众人的性格特征,使各自的形象更生动、丰富、鲜活。
B.笑声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C.这“笑”充分表现出孔乙己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D.孔乙己在笑声中走完一生,是他人生的最大悲剧,作者借“笑”来表达对孔乙己这一封建落后读书人的嘲讽。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范进中举》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一)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二)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里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范进对胡屠户前称“岳父”后叫“老爹”;两段引文末句都用了“千恩万谢”,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称“岳父”后叫“老爹”,说明范进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对人的称呼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B.前称“岳父”后叫“老爹”,后者比前者更显尊重,体现了范进在中举之后对人更加谦和了。
C.前一个“千恩万谢”是范进母子逆来顺受,对胡屠户唯唯连声地道谢;后一个“千恩万谢”是胡屠户对成为举人老爷的范进卑微地致谢。
D.前一个“千恩万谢”是范进母子对胡屠户的真诚照顾和帮助感恩戴德;后一个“千恩万谢”是胡屠户占了便宜之后的兴奋及对范进的感激。

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胡屠户的辱骂,范进“唯唯连声”回答“岳父见教的是。”表明范进忠厚老实,具有读书人的涵养。
B.“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只把拳头舒过来”,“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中暗含讽刺。
C.胡屠户嫌贫爱富,贪财图利,趋炎附势,前倨后恭,是作者讽刺的主要对象;作者对范进则以同情为主。
D.两段选文对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采用的主要讽刺手法是夸张。

结合全文考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等级观念主要存在于胡屠户、“张老爷”这类的人心中,范进倒没有。
B.读书人一旦爬了上去就享不尽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C.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高踞于百姓之上,作威作福。
D.整篇文章反应出当时社会世态炎凉,趋炎附势,远不止胡屠户一个人如此。

对本文语言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讽刺辛辣,痛快淋漓。 B.夹杂口语,通俗洗练。
C.白话语言,准确生动。 D.平实如话,重在抒情。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的文字,完成18-21题。(8分,每小题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③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④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⑤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⑦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对第①段文字中加点字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开”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原意让人们知道的见不得人的事。
B.“总”既然写出了自我炫耀者的洋洋自得,又写出自夸时的底气不足。
C.“只”字刻画出的是一副真挚、虔诚、执著、谦卑的形象。
D.“一味”表现的是深陷其中,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

①—④自然段批驳的方式是(     ) 

A.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 B.通过驳论据驳论点
C.间接反驳 D.直接驳论点

下面对选段①-⑤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事实”反复出现,起了强调作用,也可见作者关注着社会现实。
B.第③段首句中加点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C.第⑤段过渡,“然而”领起一句,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
D.第⑤—⑧段论证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方法,如仿照“自欺力”造出“自信力”“他信力”,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B.⑧段中加点词“脂粉”“脊梁”都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状元宰相”则是借代。
C.“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一句批驳了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D.本文标题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采用问句的形式,把要谈的对象和事件直接呈现在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胃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否既已言之王矣。”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对下面句子语气的体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D.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从容应对,镇定自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和阻止战争的坚定信念。
B.墨子见公输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
C.墨子劝说公输班采用重重否定的排比句式,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
D.在墨子的劝说之下,“公输盘服。”表明了公输班已听从了劝说,此刻是心服口服。

结合选段理解全文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墨子》,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B.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机智善辩、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C.本文语言长短交错,富表现力,情节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鲜明。文中的公输盘,重义轻财,也能够知错就改。
D.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历代也有很多有关战争的古诗词,找出下列诗词中没有写到战争的一首是(  )

A.《破阵子》晏殊 B.《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C.《从军行》杨炯 D.《雁门太守行》李贺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共14分)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愈。 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人大笑,以为不足。(         ) (2)三日,聚而如钱。(        )
(3)余因是思之(         )          (4)而仅之(          )  
翻译下面句子。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共14分)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①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②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③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④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⑤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有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⑥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⑦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⑧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②段末句“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                                                                                                                                                
细读第⑤段,概括作者批评了现代人怎样的读书现状?
答:                                                                                                                                                 
细读第⑦段思考作者倡导怎样的读书方式?
                                                                          
                                                                      
结合④、⑥语段说说文中的“窗”和“门”各有什么含义?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你怎样理解?
答:                                                                                                                                                
你认为本文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写到:“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①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②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③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以上种种情境和境遇:或遇到艰难;或感受幸福;或遭遇打击……这些经历曾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痛苦忧伤……总有一段经历令我们难以忘怀。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发挥想象,以“那段     的日子” “那次     的经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1.在“   ”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600字以上。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来源: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