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送之(             )         ②未尝稍降辞(       ) 
白玉之环(           )      ④媵人持沃灌(           )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一项是(       ) 

A.无从书以观专心 B.慕圣贤之道精求精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得患失 D.未尝稍降色义正

翻译下面句子。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亭林先生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③,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后,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旨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释:①亭林先生:顾炎武,号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酒垆:小酒店。
解释下面加点词。
(1)呼老兵道边酒垆  (2)马上无事,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翻译句子。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加点字。
(1)媵人持沃灌________。(2)白玉之环________。(3)右备容________。
翻译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录毕,送之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把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                                                                        
感情:                                                                        
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颜色不变(   )     (2)欲其约 (   )
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①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②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狱:案件。②籍:登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能尽以输官而             ②号难治__________
③去其桎梏而饮             ④食    ___________
下列句中的“之”与“去其桎梏而饮食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翻译句子。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答: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公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由此可以看出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既能心怀百姓,又能明辨是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为广东参政,亦以廉名。其弟自家来省,属吏①与同舟,赠以布袍。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粮运由海道多漂没,溥至庾岭,相度形势,命有司②凿石填堑,修治桥梁,易以车运。民甚便之。居官数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③。以诬逮下诏狱,僚属馈赆④皆不受,曰:“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事白得归,卒。
【注释】①属吏:一起共事的官吏。②有司:专门管理某项事物的官员。③笥:古代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竹器。庖:厨房的古称。④馈赆:赠送给远行的人的礼物。
下列句中的“以”与“亦以廉名”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赠以布袍 B.能以径寸之木 C.以诬逮下诏狱 D.策之不以其道

下面表述中不能说明王溥清廉的一项是(  )

A.要他的弟弟归还属官所赠的布礼袍。
B.命有司开凿岩石,填平沟埑,筑路修桥,粮食改用车运。
C.任官数年,衣无重彩,食无兼味。
D.蒙受诬陷被捕后,谢绝僚属所赠路费与物品。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亦以廉名                        ⑵其弟自家来省                 
以车运                        ⑷民甚便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2)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颜色不变(   )     (2)欲其约 (   )
对文章划线语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丈夫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B.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被天下人抓住把柄,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C.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放弃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D.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看出曹沫是怎样一个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小题,12分)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小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亲旧知如此 B.两膝相比者
C.亦不详姓字 D.真无马邪

用现代文翻译下面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
注:①吝情:舍不得。②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③晏如:安然。④来:语气助词。⑤羲皇:古帝伏羲。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为乡邻之所贵                  ②家贫不能得                  
简贵                        ④拳拳乡里小人邪            
选出与“ 亲老家贫”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因为号焉 B.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
C.其境过清 D.能径寸之木

翻译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这说明陶潜出身于官宦之家。
B.从陶潜所作的《五柳先生传》的自况来看,他虽爱读书,但是读书不很深入,这也导致他的官位不高。
C.陶潜的最大爱好就是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不能总有酒喝,他的亲朋故旧有时就置酒招呼他去喝,他去就一定要把酒喝完,并且目的是喝醉。
D.陶潜为人耿直自爱,“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就是很好的体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①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②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狱:案件。②籍:登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能尽以输官而             ②号难治__________
③去其桎梏而饮             ④食    ___________
下列句中的“之”与“去其桎梏而饮食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翻译句子。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答: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公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由此可以看出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既能心怀百姓,又能明辨是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闻者咸叹                     ②不绵纩               
③孝绪之必至颠覆                 ④获免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策之不以其道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以其境过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观者以为神(          )   ②所作之俱如此(          )
③凿木人长寸(          )   ④予不能记 (          )
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贻余核舟一背塾师
B.之声与真无二遥闻深巷中犬
C.能径寸之木观者异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虽黠者不能辨其真与伪也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
初,赵盾常猎于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既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助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首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②示眯明:人名。③宦:为臣隶。④宰夫:厨师。⑤甲:士兵。
下列句中的“之”和“盾与之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能以径寸之木 B.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D.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
B.示眯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晋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以此作为使人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
C.晋灵公不仅没有反省示眯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表现出晋灵公的不行君道。
D.示眯明是个知恩图报、是非分明的人。他和晋灵公的甲士们英勇搏斗中,最终不敌身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而,为晋宰夫:                    (2)盾醉不能起:               
(3)以去赵盾:                        (4)盾既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2)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助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
注:①吝情:舍不得。②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③晏如:安然。④来:语气助词。⑤羲皇:古帝伏羲。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为乡邻之所贵                  ②家贫不能得                  
简贵                        ④拳拳乡里小人邪            
选出与“ 亲老家贫”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因为号焉 B.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
C.其境过清 D.能径寸之木

翻译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这说明陶潜出身于官宦之家。
B.从陶潜所作的《五柳先生传》的自况来看,他虽爱读书,但是读书不很深入,这也导致他的官位不高。
C.陶潜的最大爱好就是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不能总有酒喝,他的亲朋故旧有时就置酒招呼他去喝,他去就一定要把酒喝完,并且目的是喝醉。
D.陶潜为人耿直自爱,“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就是很好的体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