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文后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至少答出四种,2分)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诗的第二句中一个“ ”字写出六个短命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灭的史实,突出了变幻之速。
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做一点品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题目。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
“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题目。
新 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这首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怎样的景象?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著:置。
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梅花品格的?
“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田 家
(宋)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赛罢田神:赛田神,是古代农村以祈盼丰收为内容的一种祭祀活动。)
诗中第二句 的“喧”字用得十分传神,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的二、四句进行赏析。
阅读白居易的《望月有感》一诗,完成题目。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这首诗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
这首诗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两句诗是 , 。
诗句“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请简要赏析。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古诗欣赏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感受诗歌情韵,用自己的话对一二句进行描绘。
滁州,有着诗人别样的情怀,联系学过的课文说说诗人复杂的情感。
6诗歌欣赏: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江上(宋·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第一、二句通过春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诗中“扑”和“护”用得很有情致,请任选其中一个字,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分)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题目。
定林① 宋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诗人见景生感,绘景寄慨,第三联颇有韵味,请简析。
为什么诗人会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竹枝词九首(其九)
唐·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①。
[注释]①烧畲:古时百姓放火烧荒,准备播种。
仔细体会第一句中的“层层”一词,分析它在写景状物上的妙处。
三四两句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雪 梅
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③阁笔费评章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 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文人,诗人。 ④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最后两句采用对偶,请在后一句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
. 读完全诗,尤其是后两句,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借雪梅的争春,让我们明白某些道理。请写出你从中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