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
B.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
C.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
D.全诗通过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送别后的凄凉寂寞之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4分)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啼。
(注:①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②宜阳城:唐代最大的行宫所在地。)
诗人讲究用词的推敲,请说说划线词的精妙之处。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追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首诗歌在写景中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月光如水水如天”的画面。(3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5分)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这首诗作于元祜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年已58岁的刘景文也在.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诗的前两句写“荷”、写“菊”有什么作用?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饯别王十一南游①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②。
谁见汀洲上③,相思愁白苹。
[注释] 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 ②五湖:指太湖。
③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①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诗歌一、二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暮春景色的什么特点?
“春草池塘独听蛙”,“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①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②解道:吟出。③谢玄晖:即谢朓,“澄江净如练”是他的诗句。
诗人因遭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在一个秋夜独自登上金陵城西楼,遥望秋月下临江古城的夜景,内心充满       之情,因而“月下沉吟久不归”;看到同样“     ”的江景,诗人不禁想到跟他有着相似遭遇的谢朓,感慨“古来相接眼中稀”。
下列对颔联“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的品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句写仰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荡;下句写俯视,白露从月中滴出,垂落下来,像珍珠般晶莹。
B.两个“白”字,在色彩上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一个“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
C.“摇”和“滴”两个动词用得非常传神,使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
D.这两句诗把秋月下的临江古城夜景描绘得逼真传神,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也表现出诗人想象的奇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鹭 鸶
宋·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诗中的前两句写出了水浪的特征                    ;诗中的        ”一词表现出鹭鸶体态的高雅轻盈。
诗中鹭鸶的“闲”字所表现的意趣更接近于以下哪一句?

A.独钓寒江雪 B.任尔东南西北风 C.俏也不争春 D.悠然见南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注】①可人:合人意。②蕖:荷花。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呈现的画面。
结合诗句,谈谈诗歌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刘桢的《赠从弟》,完成题目。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松柏的本性是什么?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何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②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③飞。
【注释】①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②篱落:篱笆。③蛱蝶:蝴蝶。
诗中用梅子黄、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歌中侧面烘托是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阅读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