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任末 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 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削荆 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 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 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1)解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白玉之环   

②媵人持 沃灌   

③同舍生皆 绮绣   

④常以净衣   

(2)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盖余 勤且艰若此

行尸走肉

B.计日

记其事

C. 遇其叱咄

依林之下

D. 又请焉

何以成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皆以美于徐公。

(5)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甲文的"序"重在赠言,乙文的"记"旨在劝谏。

B.甲文详细记叙、生动描写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专心治学;乙文简要概述,细致描写了任末求学不易、条件之艰,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C.甲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叙描相融,注重细节,言辞恳切,极富感染力。

D.甲文语言朴实,字字辛酸,但并未嗟叹,认为学之成就不在于环境优越,而在于主观努力;乙文语句凝练,情真意切,却伤感失落,觉得条件艰苦,终将影响求学与成功。

(6)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你谈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

来源:202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 田者。父怒,挞 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 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而

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 如初

复:又

D.冕小儿,恬 不见

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 刮目相待

是日 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

每至晴初霜

C.冕因去,依僧寺

策之不 其道

D.大兄何见事 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来源: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④孰与昧行乎:点亮蜡烛的光亮,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1)填空。

①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  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②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  ,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炳烛之喻。

(2)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来源: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磬竭心力,知无不为。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凿苑墙开门,数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捱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玄龄亦感咽不能自

  

遣中使候问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3)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来源: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 在矿何贵之有? 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 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 尔?"

时上封事 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滞 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 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 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 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 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 其道(《马说》)

B.不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 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来源: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冻 之患矣

  

诸人而后见也

  

③余 京师

  

甚可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

种植之利有大 此者乎

B.不必若余 手录

吾妻 美我者

C. 之论辨

蹴尔而

D.言和 色夷

人不知 不慍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来源: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 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 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 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

但: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手: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则: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来源: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一)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虛。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

(选自《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注]①几希:很少。②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词做了四个注解。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  ”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  ,因为  

来源: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要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廷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 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雨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虎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遺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夫保今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余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侏全/一身孰看/保全天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道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来源: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注】①子:植物的果实。这里指李子。②信:确实,的确。

(1)请将王戎的推断过程补充完整。

“树在道边”,意味着  ;“多子”,说明  。如果李子味道好,应该早就被采摘光了。所以,这一定是苦李。

(2)这则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来源: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细柳(节选)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腰嫖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焉。既醮,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未尝言人臧否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③数日,苦之  

④哀求邻媪往白母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

(5)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来源: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是日更定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来源: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故守不待渠而固

吾义固不杀人

D.得贤之与失贤也

贤于材人远矣

(2)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皆以美于徐公

(3)选文中划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两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5)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

①虞君:  

②宫之奇:  

来源: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左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众人,此处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神弗福也  

③彼竭我盈  

④恒令腹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

不以物喜

B.登轼而望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公将鼓之

当思之在心

D.惧有伏焉

且焉置土石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仁 义 积 则 物 自 归 之

(5)结合《<贞观政要>节选》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谈谈对“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的理解。

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来源: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

注:①罔,无。②蹶仆,跌倒。③舁,共同用手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②有薄技,请以相授

以:

  

③馆之客舍

馆:

  

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

  

(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3)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

来源:2018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