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

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帝大骇,以问准。因请帝幸澶州。曰:"若大驾亲征,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我得胜算矣。"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今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冬/ 鱼之乐也

B.

以挠其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C.

坚守以老 师/ 两膝相比者

D.

乃引 /乃记之而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帝 尽 以 军 事 委 准 准 承 制 专 决 号 今 明 肃 士 卒 喜 悦

11.结合选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认为"河北罢兵"是寇准的功劳。

来源: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四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更新:2022-05-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③。"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髭: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2."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

A.

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

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C.

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

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3.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徐行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B.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C.

因问渡者               罔不因势象形(魏学伊《核舟记》)

D.

而前门已牡下矣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来源: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 更新:2022-04-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更新:2022-04-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更新:2022-04-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 ,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 为守,因问曰:"天使 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延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 张希颜者,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 桥道皆完茸,田莱 垦辟,野无惰农。及至邑,则鄽肆 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 ,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益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àn):驿站。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⑦鄽(chán)肆:店铺。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祗候"都是官职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因问曰

因:

      

②闻更鼓分明

闻: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3)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来源: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B.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C.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D.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2)公仪休不接受大家献鱼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1)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

天启壬戌

B.使内外 法也

渔人甚

C.征与诸葛亮

卿言多务, 若孤

D.帝悦,皆慰

孔子云:何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4)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来源: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景三年,吴楚反 。周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 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 而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 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国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 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 ,召条侯 ,赐食。独置大胾 ,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 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曰:"此怏怏者非少主 臣也!"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吴楚反: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②剽:强悍,勇猛。③深壁:加高营垒。④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⑤陬:角落。⑥侯:封侯。⑦禁中:宫中。⑧条侯:指周亚夫。⑨大胾(zi):大块的肉。⑩怏怏:不高兴的样子。少主:刘彻,后来的汉武帝。

(1)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击吴楚--回顾课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推知"东"的意义为"向东"。

B.愿以梁委之--查字典,"委"的义项有"顺从""舍弃""托付"等,应选择"顺从"。

C.绝吴楚兵后食道--联系文中"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可推知"绝"意义为"断绝"。

D.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联系词语"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为"逃跑"。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D.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

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

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

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

帮帮你:便:①有利,适宜;②有利的时机;③熟悉,擅长。

宜:①合适;②应该;③当然。一《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②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

来源: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快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西:向西

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限:限制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

B.

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

C.

丙文叙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

D.

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4-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

材料二: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 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 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 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凛,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①捐瘠(jí):贫乞、瘦弱;②不避:不让,不差于;③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1)为理解材料一中"有饿者蒙袂辑屦"的"屦"的意思,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屣:视若敝屣;②屐:应怜屐齿印苍苔;③履:削足适履。由此得出"屦"的意思应该是   

A.行走

B.鞋子

C.脚

D.遮盖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耕而食之"(食:粮食)

B.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亡:通"无")

C."以实仓廪"(以:来、表目的)

D."而蓄积未及者"(而:表转折)

(3)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品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②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5)"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的梦想,"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我国实现了粮食"十七连丰"。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 ,秋登 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虽有 至道         

学半         

③以 不足也         

能说之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弗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 学者为己/何陋

D.行 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来源: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侯 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 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 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 言身之文 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 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晋侯赏从亡者/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B.禄亦弗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故人不独亲其亲

D.以志吾过/寻向所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之推偕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

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来源: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

【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 ,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 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旅和黄钱,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 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魏大将军曹真 众拒之(举:全)

D.戮谡以 众(谢: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

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

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5)探究回答。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淘渠记

[宋]席益

唐白敏中尹 成都,始疏环街大渠。其余小渠,本起无所考,枝分根连,同赴大渠。岁久,遂懈而壅。

大观丁亥冬,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水满道。戊子春,始讲沟洫之政,居人欣然具畚锸待其行。俗子之无识者谤于里:"只论开浚,积泥通逵 ,可若何?"先人闻之,不为衰止。 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士夫交口称叹,多向之议而谤者也。

后三十年,益忝世官 ,以春末视事。夏暴雨,城中渠湮,无所钟泄。城外堤防亦久废,江水夜泛西门,入城中。两水合,汹涌成涛濑,居人趋高阜地。又春夏之交大疫,居人多死,众谓污秽熏蒸之咎。嗣岁春首,修戊子之令,邦人知畴昔 便利,无异辞。且补筑大西门外堤,引江水入城,而作三斗门以节之。旧有汙池,积水日深大,行人不戒,误蹈犯,岁有死者。凿此池,挹池之盈,以汇入大渠,筑短垣以护池岸,兹患遂弭。是岁,疫疠不作,夏秋雨过,道无涂潦,邦人滋喜。

通达沟渎,毋有障塞,此长民之所当务也。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一缕不通,举体皆病。 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 。益刊图以示后之君子,如有志于民意,诚欲令信,于斯图也,将有考焉。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删节)

【注】①尹:治理。②通逵:通畅的道路。③世官:家族内世代担任同样的官职。④畴昔:往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始 环街大渠

疏:疏导

B.俗子之无识者 于里

谤:批评

C.居人 高阜地

趋:离开

D.行人不

戒:谨慎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既污泥出渠,农氓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

②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

(3)同为"淘渠",相较文中前两位官员,席益的突出之处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分析作答。

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①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 ,多微辞

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 ,不可干以私 ;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 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 至不给。 本未弱冠,聚徒 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 几不能给棺敛,执绋 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②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③制行纯白:行为纯洁。④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⑤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⑥饘(zhā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学生。⑧赙(fù)赠:官府赠送的钱物。⑨执绋(fú)者:指前往送葬的人。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本往 ,所得造诣日深

质:询问,求问

B.尤以 立斯文自任

植:树立

C.非赙赠 不能给棺敛

几:几乎

D.时人

荣:荣耀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通贯

亚夫 传言开壁门

B.犹赁屋

先帝不 臣卑鄙

C.行

海运则将徙 南冥

D.而笃朋友

甚矣,汝 不惠

(3)翻译下面句子。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4)选文第①段主要表现了宋本       的特点:由第②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           

来源: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