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小题。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A.600米 | B.900米 | C.1 000米 | D.1 200米 |
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③镇、乙村 | B.Ⅰ山山顶、②镇 | C.④镇、Ⅱ山山顶 | D.甲村、Ⅰ山山顶 |
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 B.N线 | C.P线 | D.Q线 |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此时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 | B.气压将不断降低 |
C.雨水汇集,泛滥成灾 | D.吹偏北风 |
当地政府拟将B村外迁,其可能的原因是()
A.修建水库 | B.耕地面积不足 |
C.避免洪灾威胁 | D.海平面上升 |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幽深峡谷 | B.山前平原 | C.山间盆地 | D.平缓高原 |
“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 | B.灌溉系统 | C.农业技术 | D.水力资源 |
2013年12月21日,中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讯卫星,两国元首相互致贺。玻利维亚是南美洲中西部的内陆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玻利维亚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地区,指出其主要原因。
(2)玻利维亚西部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驼羊养殖区,驼羊被喻为“吃草不拔根,产绒价如金”的畜种。分析玻利维亚大力发展驼羊养殖业的主要原因。
(22分)人类的生产活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分布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导致该地与华北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是。(4分)
(2)图中线路①和②是A村到B村的公路建设两个设计方案,如果你是方案①的支持者,请你说明①方案中修筑公路的利与弊。(6分)
(3)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火电厂和电子厂都有意向C城市投资,简述该城市吸引这两类工厂投资的区位优势。(6分)
(4)判断C城市炼铜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分析并说明理由。(6分)
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
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
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图是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上某地的气候资料示意图,判断下列各题。 该地是位于下列地理界线中的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B.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
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
D.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
该地最可能位于
A.横断山 | B.秦岭 | C.贺兰山 | D.武夷山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按图中A线和B线两个方案,
请简要比较它们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路线 |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
A |
||
B |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
A.气候因素 | B.居民点分布 |
C.地形因素 | D.工业分布 |
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2)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_______ 其理由是什么?
(3)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说明该线路的选址理由。
(4)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分析各自有利和不利条件。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建设了高架路、地铁等新的交通设施。读“某城市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城市高架路上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起了近两米高的“绿色屏障”,其目的主要是:
A.减轻车辆的噪声污染源 |
B.防止汽车尾气的污染扩散 |
C.美化城市环境 |
D.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
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 | 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
B. | 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
C. | 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
D. | 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 |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 B. |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
C. |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 D. |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
B.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
C.人类应停止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
D.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