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城市诞生在( )
A.气候干旱区 |
B.热带雨林区 |
C.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区 |
D.灌溉农业发达的大河中下游平原区 |
如图是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8~19题: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山脉 | B.河流 |
C.交通线 | D.民族分布 |
该地区公路线的分布大致 ( )
A.沿山脊延伸 |
B.沿山谷延伸 |
C.沿等高线延伸 |
D.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
![]() |
如图表示某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该地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读下列两幅图,回答6~7题:左右两图所表示的聚落分布特点,分别是 ( )
A.左图——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地带;右图——依山而建,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
B.左图——位于港口附近;右图——位于林区的边缘 |
C.左图——位于交通线附近并沿交通线延伸;右图——依山而建,垂直于等高线延伸 |
D.左图——位于河流两岸;右图——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
左右两图所示聚落,自然灾害危害较大的分别是 ( )
A.左图——干旱右图——洪水 | B.左图——洪涝右图——滑坡 |
C.左图——泥石流右图——地震 | D.左图——地震右图——干旱 |
(11分)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地的气候图和地形图,此地距某中等城市不足5 k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自左向右,公路经过王村后的走向为 ,该公路的选线特点是什么?(2)据图提供的信息,该地应怎样根据其不同的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结构?(说明主要种养类型)
(3)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经济林木有哪些?
(4)近几年,该地区在A处建起了林、果、渔产品加工厂,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5)图乙中的村庄,王村的规模最大,其原因是什么?
(6)该地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可以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
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对图乙四条线路中的两条线路沿线聚落调查后作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一条?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析a、b两曲线最有可能是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的哪两条线路所得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3)分析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聚落特征的差异。
读图中所示的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C为我国古城扬州。联系所学知识,分析C城兴衰的原因。
(2)与我国北方园林相比,D处园林景观有何特色?并简要评价。
据报道,我国将投资212亿元人民币建设上海到重庆沿江铁路。建成后,上海至武汉、武汉至重庆的客货运输将比原来快许多倍。据此完成4~5题。在该铁路的建设中
A.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
B.沿线城市和资源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
C.自然条件对铁路建设起不到影响 |
D.开发西北的战略目标起重要作用 |
关于该铁路建设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改善青藏地区的交通 |
B.有利于缓解我国南北交通的紧张状况,减缓长江航运的压力 |
C.能与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相交,加强铁路网的运输能力 |
D.有利于煤、铁等自然资源沿铁路西运 |
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无一不深深打下了环境的烙印。下图为我国某地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22—23题。此处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水文 | D.生物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状 | B.条带状 | C.网格状 | D.棋盘式 |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的影响比较大。下列关于山区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
B.公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
C.山谷中的公路应避开缓坡 |
D.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
A.避开河谷 | B.避开山脊 |
C.联系居民点 | D.避开断层 |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