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陡崖H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400米 B.380米 C.500米 D.190米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河的总体流向为()

A.自东向西流 B.自东南向西北流
C.自西北向东南流 D.自北向南流

计划在两河之间开挖一条运河,在c、d两种方案中选择了d方案而未选择c方案,因为C方案()

A.施工距离较长 B.水量较少
C.地形起伏大 D.两河间高差较大
来源:2013-2014学年云南云龙县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南
C.向北 D.先向北,再向东北

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④ B.③ C.② D.①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 山顶甲位于B的____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该地欲在图中建一油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A处建港;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方案二,试分析其理由。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_。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__。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m≤H<300m B.100m≤H<200m
C.200m≤H<300m D.100m<H≤300m.

(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_山顶。
(5) 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_支流。
(6)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对四大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的降水量分布自东向西递减
B.②地的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
C.③地有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基地
D.④地有西气东输主干线经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考察途中他们看到如下景观:“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目测距离约2km(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上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
B.乙处泥石流危害严重
C.图中L河流落差可能为550m
D.该处可见苹果、柑橘等果林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其成因是上游冰川中的冰碛物(冰川沉积的岩块物质)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进入湖泊使湖水成白色。读“该湖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湖为内流湖,其水位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小
B.图中①②③河流均注入白湖
C.④河与③河相比,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更快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站在A处不能看到B处
B.该湖周围是我国著名的长绒棉产地
C.宿营地可以选择在C处以方便取水
D.引起湖水呈现白色的主要地质作用为冰川的搬运、堆积作用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B.甲村居民不能看到图中山峰
C.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D.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图甲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其长度。
(3)图乙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选择填空)。

(4)说出同学们在M处附近考察时容易遇到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E点的海拔可能为()

A.142米 B.192米 C.98米 D.298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B.观察者在C处可直接观察到D处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D.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图为我国某科考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拒马河2月份流量最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湖泊是指()

A.高山海 B.燕鸥湖
C.西湖 D.拒马河沿线冰沼

该科考基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北极黄河站
C.格陵兰岛 D.南极长城站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座村庄海拔较低的是()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 ()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山前的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
B.临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
C.气候温暖湿润
D.临河分布,水运便利

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型。这样规划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尽可能降低线路坡度
④尽可能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区域图,图中虚线为运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地区相关地理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典型植被可能为常绿硬叶林
B.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
C.在山峰C看不到山峰D
D.运河长度约为60千米

图示地区关于A、B两条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A河主体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B.B河主体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C.图示范围河流落差A河大于B河
D.水能资源A河比B河更丰富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图中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
C.受副高影响,7月河流流量全年最小
D.乙处位于山脊(分水岭)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读下图中四幅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的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高中地理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