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 | B.避开山脊 |
C.联系居民点 | D.避开断层 |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该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森林、道路乃至部分房屋,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
B.山地阻挡,背风坡降水少 |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
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C.垂直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右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下列问题。
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俗习惯 | B.地表形态 |
C.土壤性质 | D.地质构造 |
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 B.洪水泛滥 |
C.地层下陷 | D.水土流失 |
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②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③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④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2014年8月16日,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开通运营,首趟客车于9时从拉萨站发出,这意味着青藏铁路的首条延伸线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世界屋脊”社会经济发展再添新翼。
与青藏铁路相比,分析建设拉日铁路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丰富数据及图像绘制功能,可以研究区域聚落的变化。读图,1920年至2000年间,该区域聚落发展迅速,能正确反映其特点和原因的是( )
A.防洪河堤的修建促使西北部聚落规模扩大 |
B.河流减少,水资源短缺使东部聚落数量减少 |
C.东北-西南向重要公路的建设使沿线聚落增加 |
D.影响南部聚落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 |
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
B.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
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 |
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 |
“合掌造”是该国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其屋顶以茅草覆盖。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相适应
A.冬季暴雪 | B.台风频发 |
C.多洪涝灾害 | 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1︰40000 | B.1︰2000000 | C.l︰4000 | D.l︰20000 |
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
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
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
交通线路的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形态的变化,甚至导致城镇兴衰。
下图为某区域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估算图中丙沉积区面积约
A.800平方千米 | B.4万平方千米 |
C.5000平方千米 | D.2万平方千米 |
图中甲、乙、丙、丁四沉积区中最早出现城市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